編者按: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沖淡了些許過年味道,離家遠行的鄉愁記憶卻又讓這份年味兒在千百年的傳承中增添了別樣的牽掛。回家過年,是中國人永恒不變的主題,是中國人永遠不變的情懷。
也許您不知道,順德城市網不少記者來自異鄉。今年春節,他們在回家過年的時候,沒有忘記帶著記者的眼光和視角看家鄉的變化,記錄各地熱鬧紅火的過年場景,為市民奉上一盤“豐富”的年味大餐;用文字和圖片分享全國各地不一樣的過年習俗和一樣的團圓情懷。
■記者:黃婷
■地點:廣東湛江(粵西地區)
老家“年味”十足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黃婷) 在辭舊迎新的除夕之日,多少游子的心隨著返鄉的行程一同顛簸著。等到熟悉的街道、店面、面孔一一闖進視野,充滿期許的心一時間沸騰了。到處是張燈結彩、新桃換舊符的景象,對聯和彩燈將熟悉的一切都裝飾得格外喜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我擠入返鄉的人流中,回到湛江與家人團聚。
白切雞,最樸實的湛江年味
在湛江人過年的記憶里總有那么一只白切雞。除夕夜,由爸爸宰殺好,媽媽負責浸煮,斬件,一盤端上來后,將肥厚多汁的雞腿塞進我的嘴里,吃得那股香啊,新一年的所有美好與甜頭,仿佛就在一口中已有了預知。
團圓飯
記起兒時家里,每年除夕夜,負責掌廚的爸爸,總會端出一盤白切雞在飯桌上。爸爸對過年的白切雞非常重視,必須是“走地雞”,長得不肥不瘦,殺干凈后清水下鍋,細火慢燉上,等到用筷子刺進雞腿都沒有血水流出時拿出,斬件時剛剛熟透,黃澄澄的雞皮,油亮中還帶著汁的雞肉,骨頭里偶爾還能看到血絲,但雞肉是已熟的。
每次看到剛剛切好的白切雞,還沒來得及上臺,我便忍不住夾一塊粘上配好的香油,放進嘴里,嚼起來滿嘴生香,越嚼越是滋味。這只雞,就承載了一家人圍坐的和諧溫暖。
湛江特色年例:開啟“蹭吃”模式
惟妙惟肖的飄色隊伍爭奇斗艷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民俗節日,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湛江地區除了與全國人民一樣的春節習俗之外,另一種與春節相似的地方民俗節日——年例。然而,湛江地區的民俗年例不是同時同日,不是城市民俗。而是以每個村為單位的農村民俗,各村有各村的特定時日。
我想分享的是湛江龍潮村的年例。每年農歷正月十二日是龍潮村的年例大慶日。上午八點開始,家家戶戶用閹雞、燒豬、鵝、豬手等接迎“圣駕”,燒炮竹、放煙花。游行隊伍有頭牌頭鑼、令旗、五士、亭、土地轎、大轎、舞獅、舞龍、飄色、彈唱、彩車、彩旗等參游,人來客往非常熱鬧。
每年農歷正月十二日是龍潮村的年例大慶日
每年龍潮村年例都吸引遠近的人來觀看,村里有舞龍隊、腰鼓隊還有傳統文化大巡游。當文化大巡游時,嗩吶喧天,鞭炮齊鳴,30余輛彩車浩浩蕩蕩地從龍潮村文化樓前出發,一路金獅開道,向村口蜿蜒而去。惟妙惟肖的飄色隊伍爭奇斗艷,雍容華貴的李世民登基、俊朗清秀的狀元才俊、喜慶吉祥的麒麟送寶、神情畢現的仙鶴賜福……,引得群眾拿起手中的相機,頻頻拍照。
而龍潮村的村民們早已在自家的前門擺好供桌,燃香燒燭,放上宰殺好的雞,恭候巡游隊伍的到來。巡游隊伍一到,千響萬響的鞭炮此起彼伏,噼里啪啦一陣“狂嘯”。到村民家送福送財,祝福年年風調雨順、富足安康。巡游隊伍接著又到同屬于龍潮族的霞海、梧闊村,整個活動足足持續了近5個小時。
對于我而言,在湛江過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著年例表,每天到不同的地方“蹭吃”。湛江年例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無論你是否認識那家人,只要走進去坐下來,都是免費飽足一頓。湛江人做年例的規模之大,風俗之多,有了“湛江年例大過年”之說,在廣東省乃至全國并不多見。
■系列報道
記者過年:從家鄉美食找尋故鄉年味
記者過年:回家是一種完整的滿足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