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到順德不看古橋,就如同到北京不去長城,終究是一種難攝其文化神髓的遺憾。因為那是一個文化符號,也是一種藝術享受,更是一段歷史見證。每座古橋都有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傳說,它們都已化作鄉人心中永不消散的彩虹。順德城市網將推出“古橋”系列報道,為您掀開各鎮街古橋的面紗,回望那漫漫歷史長河中的動人故事。
立在橋邊的“古橋”石板已殘破剝落
年關將至,勒流龍眼村東陽街旁邊的小河兩岸掛起了喜慶的燈籠。1月下旬的天氣較為寒冷,龍眼村內也多了一分寧靜。近日,順德城市網來到龍眼村,探尋村內古橋背后的故事。
龍眼地處順德中部珠三角腹地,村落環三崗而建。三崗即為大崗、石崗、圓崗,統稱為永安山。據資料記載,龍眼古稱“龍渚”,明清時期,人們覺得“龍渚”二字略顯古老拗口,同時杏壇亦有“龍渚堡”。于是,以“龍眼”代替“龍渚”。龍眼村內的眾多歷史陳跡見證了龍眼古村千年歷史,對于龍眼村民而言,清代的龍眼八景最為惹眼。現今八景雖然逐漸消逝,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龍眼一角,八景中的古橋秋月還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
鎮北橋為明代建筑風格,全為紅砂巖
古橋秋月現地處龍眼一隊,順德城市網注意到,立在橋邊的“古橋”石板殘破剝落,橋頭分別建有明代“古橋社”和清代“永安社”。據了解,古橋初以竹木為橋,至宋代砌石墩鋪板,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縣,古橋通道成為縣道。明弘治中興(1487—1505年),古橋重修,現為舊貌,2012年順德文物保護單位立碑續稱古橋。
而距離古橋不遠處,則是另外一座拱形狀的古橋——鎮北橋,它與古橋合稱為“古橋秋月”,該橋為明代建筑風格,全為紅砂巖。相傳八月十五零點,月亮倒影橋底中央河面,“古橋秋月”,源出于此。
古榕、果樹在小河兩岸錯落分布,亭臺、房屋在小道旁整齊排列。偶見三五個小孩在承載歷史和滄桑的橋身上奔跑而過,外出勞作歸來的村民常在亭臺上愜意的休憩,聊聊家長里短。在龍眼村古橋周邊,“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至今仍在展現。 (湯智鴻)
■古橋相關閱讀
古橋:歲月留痕尋覓,“四靈”守衛水藤堡
古橋:左灘見龍橋,傳說與這些皇帝有關
古橋:黃連最完整的長石板橋,還記得嗎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