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人好飲好食,追求時鮮。清暉龍氏也不例外,清暉園中的飲食便是四時有四時的不同。只說園中栽種的果樹,便能提供近半年的新鮮。
五月品蓮霧
六月吃荔枝
七月上旬拾芒果
七月下旬摘龍眼
八月遍地鳳眼果
……
清暉龍氏從龍應時(清暉園第一任主人,龍氏第一位進士,民間有“龍家功名應時始”之說。)開始,就透露出了這一家子的“吃貨”基因。他的詩集中有不少與飲食有關的內容,其中最直白的便是《食蟹》與《食蠣》。
龍應時對螃蟹的爬行姿態、捕捉過程、買賣情形、品種優劣,凡此種種爛熟于心,可見對吃螃蟹這件事,他是認真的。
吃牡蠣也不可馬虎。
等到了龍應時的孫子龍元任(清嘉慶二十二年進士,熱衷園林雅集,清暉園的重要營建者,第三任園主。)這里,使人流連的不僅是那一口食物的鮮味,更是那一抹難掩的鄉愁。故園隨生隨采的竹筍,那是居家待客之良品,而京城的竹筍卻又貴又不好吃,心與胃沒有一個得到滿足,真是難受極了。
文人筆下的飲食,并不只是對口腹之欲的記載,往往還隱藏著他們的生活之道。龍應時食蟹、蠣,要應節氣;龍元任食筍,能“得禪味”;清暉龍氏在飲食上順應時令、追求時鮮,既是對四時的珍重,也是對光陰的珍惜。
主人家對飲食有追求,家中廚師的廚藝自然不能差。
根據亞英所寫的《鳳城女廚人阿鸞》(載于《鳳嶺僑聲》第十期),清末民初,龍氏家族所聘任的家廚都是順德數一數二的名廚,留下了火腿鑲銀芽、玉簪田雞腿等眾多傳說中的經典名菜。其中,有一位廚娘亞鸞,除了傳統的順德名菜,還能制西餐,“其調羹制饌,學自名師區才,斬瓜切菜,種種式式,大有五花八門之好,又能制西餐,凡中西菜均味美于飲食肆中”。硬菜不在話下,糕點也是手到擒來,“點心粉果,皮薄餡甘,為酒家樓名師制作所未及”。
龍家的廚子在盛產名廚的鳳城中能留下了自己的“傳說”,其實力可見一斑。
步入民國,龍家人的酒樓生意也是開展的有聲有色。當時,清暉龍氏龍拜丹和幾位朋友合作開設一個酒家,取名“橋珠酒家”,意為“迎恩橋畔的一顆璀璨明珠”。今天的橋珠巷,正是因為當時橋珠酒家的鼎盛而易名的。誰能說,成為經典的橋珠酒家,其中沒有來自主人家基因里美食態度的加持呢?
飲食合時宜,廚子善烹制,酒樓有聲色,龍氏“吃貨”的自我修養,不外如是。
來源:清暉園博物館
編輯:張敏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