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云激蕩的時代,一篇《少年中國說》誕生,其中寄予了青年擔當歷史的期待。無論哪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的希望,未來的中堅。現在,在小城北滘,有一項“彩虹計劃”,旨在鍛煉培訓20來歲的青年,希冀他們理性、建設性。
又是炎夏,北滘鎮機關又迎來一批年輕人。他們參加一項有著美麗名字的項目:彩虹計劃。
彩虹之源
參加“彩虹計劃”的年輕人們都別著一個徽章,徽章圖案白底一抹彩虹。
去年,是“彩虹計劃”實施的第一年。2009年,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北滘鎮團委的工作人員最初的目的是,做一個項目,緩解應屆大學生就業難,“順便”“建立和完善北滘本土人才的儲備庫、構筑政府機關與社會群眾新的交流平臺”。
一批大學本科畢業生,每月90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一份人身意外保險,4個月時間。首屆“彩虹計劃”,無論對項目設計、推進者還是見習人員,都是考驗,誰也不知道,到底效果如何。
初涉人世的大學生們得到鎮各個部門、崗位見習,陌生的彼此,互相打量。項目最初推進時,質疑甚至來自鎮政府內部;而年輕人們,則普遍擔心,4個月很可能被虛度,浪費找工作的時間。
彩虹之續
不過4個月后,所有的疑慮都消解了,見習者和見習部門都形成了愉快的默契,見習者開始了解基層政府的運轉方式,開始體諒“政府”這一富有學術意味詞匯后的尷尬,開始習慣穿梭在各個活動、會議現場,見習部門也發現,這些大學生其實挺好用。
在4個月里,除了日常工作、培訓,比較特別的是,見習者被要求每周寫一篇述評,針對熱點時事或順德本土新聞,幾乎每一篇,項目負責人都會上傳到自己的qq空間,每篇后都有“跟帖”。這個要求“可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見習結束后,主辦者和參加者都收獲了驚喜,他們都感受到了大學生們看待問題時表現的獨立、客觀。如果把這種獨立、客觀和當前政府、民眾溝通的情況來看,猶顯可貴。
“其實有時候政府才是弱勢群體,在處理很多問題的時候,民眾往往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的。”不少政府工作人員如是表示。如果機關經歷能讓這批大學生理性起來,那么,每年都有幾十名這樣的青年,當他們成為社會中堅時,整個社會的氛圍就會理性而富有建設性。這也是“構筑政府機關與社會群眾新的交流平臺”的內涵。
因此,有了彩虹計劃第二季。今年,除了每月的基本生活補貼提升到920元,還會有新的變化嗎?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