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與擔憂 順德有多少種鳥?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有關部門尚無專項調查,對鳥的關注才剛剛開始。保護林業資源、關注鳥類,盡管細小,但關乎生活品質。
順德幾乎沒有觀鳥這種活動 隨著參與觀鳥的學生、老師甚至家長們越來越多,這種熱情讓創始人夏老師有了成立“順德區觀鳥協會”的想法。這時,她發現,學校的觀鳥群體幾乎就是順德第一撥觀鳥者。
“稍微在網上查了一下,有關信息非常少,”夏老師說,全國有一個觀鳥記錄網,由觀鳥愛好者自主將觀測地的鳥類信息發布到網上去,目前順德的鳥類信息只有一條,還是十年前廖曉東副教授在順德采風時留下的。當時在均安生態樂園觀測到了28種鳥類,廖教授表示,如果科學統計的話,鳥類至少在百種以上。
為此,記者也走訪了有關部門,輾轉幾個部門、科室后,記者找到了順德區國土城建和水利局綠化林業科,對于順德鳥類的基本情況,歐陽女士表示并不清楚,“科室職責主要在林業方面,對鳥類沒有專門的記錄,可能要翻《順德縣志》才行。”得知順德有學校師生打算成立區觀鳥協會,她表示好奇和支持。
一個階層和一種生活方式的缺乏 對于“同道者寡”的現象,同為德勝學校生物科教師的李仕銘有點遺憾。“我們組織學生去深圳紅樹林、從化看鳥,發現深圳和廣州的觀鳥活動非常活躍。”盡管觀鳥組織比較松散,但有一個群體對這類親近自然的活動感興趣,這個群體是白領、大學生、義工。
“深圳體現得最明顯了”,李仕銘老師感觸頗深,深圳這樣的現代化都市,竟然還能保存有一個紅樹林那么優美的環境,多虧了深圳的一批有環保理念的市民。當時出于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需要修筑濱海大道時,特地為紅樹林繞道而行。
相比之下,順德似乎缺乏這樣一個能夠形成影響力和持續性的群體——或者說階層。“希望順德的消費力不光消費者幾千塊一瓶的紅酒上,也可以轉向幾千元的好望遠鏡”李仕銘說,觀鳥地點都在空氣清新的地方,有利于身心健康,特別休閑。
順德要保護林業、鳥類資源
在期待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到觀鳥活動中來的同時,擔憂也開始了。廖曉東副教授這次來均安生態樂園,發現入口處改建成建筑了,“上次我來的時候,門口就有竹林,就能看到很多鳥;這次門口改了,要往里走一段才看得到鳥。”
對此,廖曉東副教授希望均安生態樂園能最大限度保持山林原貌,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進行開發。“鳥類是對環境非常敏感的生命,你看,今天我們幾十名同學穿了校服來,校服是白色的,鳥類一見這么多人就害怕,都藏起來了。”另外,他建議,城市在綠化的時候要注意樹種的選擇,“城市綠化很容易只重視外觀而忽略一些細節,比如生物方面的影響。苦楝樹、竹子都是鳥類很喜歡棲息的樹,也是很常見的樹,可以在適當的地方多種”。
記者了解到,順德區林地資源較為匱乏,2萬余畝林地分布在9個鎮街,幾乎沒有種植生產林,都是以綠化景觀為主。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的綠道建設,內容之一就是完善道路兩旁的綠化建設。
□安琪 通訊員 蔡嘉莉 (編輯: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