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監管措施
?。ㄒ唬┮幏秾徟袨?,推動“被動審批”向“主動服務”轉變。
1.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結合新一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進一步取消、優化行政審批事項。不斷完善更新《審批目錄匯編》,凡《審批目錄匯編》未納入的審批事項,應謹慎審查能否作為行業準入限制條件;重新審視《審批目錄匯編》事項,對不符合社會發展現狀的審批事項積極提出取消或優化的建議。通過精簡涉及市場準入的審批事項,推動部門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牽頭單位:區審改辦)
2.優化審批條件,科學制定準入門檻。進一步深入研究我區企業經營事項的審批條件,對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轉變政府職能要求的審批條件,予以調整優化;對不涉及國計民生而實行配額管理的審批事項,積極探索取消配額審批的可行性。在區政府管理權限內,推動清理規范性文件;探索科學設定市場準入門檻,化解剛性需求,從源頭減少無證經營行為。(牽頭單位:區審改辦、區法制辦)
3.推進審批標準化管理。完善行業準入審批事項的標準化建設,嚴格規范行政審批的自由裁量權;制定操作性強、具體細致的審批規范,優化審批流程。多途徑向社會公開審批規范和標準,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申請人主動辦理相關審批事項。(牽頭單位:區審改辦)
4.推動“被動審批”向“主動服務”轉變。按照《審批目錄匯編》梳理的審批部門,商事登記機關及時將商事主體的登記信息即時抄告相關審批部門,各審批部門應主動跟進商事主體申辦審批情況;進一步推進“告知承諾制”,加強行政指導,推動審批部門從“被動審批”向“主動服務”轉變,減少因審批服務不到位導致的無證經營行為。(牽頭單位:區審改辦、區市場安全監管局)
?。ǘ┴S富監管手段,著力提升市場監管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強行政審批和監管信息公示。整合全區有關商事主體的公示信息,建立全區統一的商事主體信息公示平臺,依法將商事主體的登記信息、備案信息、年報信息、許可審批和監管信息、違法違規記錄等信用信息向社會公開。(牽頭單位:區審改辦、區市場安全監管局)
6.暢通行政投訴渠道。整合各部門的行政服務熱線,建立全區統一的政務咨詢與行政投訴平臺,統一受理全區范圍內的行政事項咨詢、違法行為舉報和行政效能投訴,方便市民參與社會監督。規范投訴處理機制,落實投訴處理部門,及時回復處理結果,充分發揮企業、市民的市場監管作用,鼓勵和支持公眾監督。(牽頭單位:區審改辦、區政務監察和審計局)
7.提高信息化監管水平。整合各職能部門對商事主體經營行為的監管信息,梳理全區的監管事項,因應各部門的監管需求,建立全區通用綜合監管系統平臺。綜合監管系統平臺直接對接區通用審批系統和各專業審批系統,有關商事主體的登記信息、許可審批信息、日常經營狀況、違法違規記錄、年檢備案、檢查監管資料等信息均納入綜合監管系統,完善商事主體監管檔案,實現監管和執法辦案的全程信息化、標準化。(牽頭單位:區審改辦、區市場安全監管局)
?。ㄈ﹦撔卤O管模式,構建多元共治的市場監管體系。
8.完善協同監管機制。通過各部門監管信息共享和線索共享,實行“一家發現,抄告相關,協同監管”,發揮部門監管合力,提高協同監管執法能力,形成監管部門各司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研究推進綜合執法體制建設,有機融合各種執法監督,兼顧專業執法需要,提高聯合執法能力。探索研究建立健全部門間辦理案件的聯動機制,加大對市場主體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牽頭單位:區法制辦、區審改辦)
9.建立分類監管機制。根據商事主體的信用狀況和經營事項對社會公共利益、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程度,將商事主體和相關行業劃分為不同類別。對不同類別的商事主體和行業實施不同強度的監管措施,提高對不良商事主體的檢查頻率,將監管重心放到涉及社會公共安全、群眾反映強烈、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上,力爭在有限的執法資源配置下實現最優的監管效能。(由各監管職能部門負責)
10.完善執法監管機制。區各部門探索建立與市場監管需求相應、公平規范的執法監管機制,推動監管向長效化、規范化轉變;建立行政執法與行政指導相結合的新型執法體制,推動監管方式向規范為主、事前防范轉變。探索推進商事主體許可證年檢報備制度和進一步完善營業執照年檢報備制度,建立統一規范的年檢報備資料抽查制度,對不符合許可審批條件的經營主體,依法責令停業整頓或吊銷許可證照,形成規范的市場退出機制。(由各監管職能部門負責)
11.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建立健全商事主體信用信息的收集、披露和運用制度,推進跨部門、多領域的信用信息綜合管理運用。進一步推進“黑名單”管理制度,對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或有其他不良信用記錄的市場主體及其投資者、法定代表人、高級管理人員,建立涉及稅務、銀行、保險、進出口貿易、出入境等方面的約束制度,在審批、政策扶持等方面進行限制,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效應。培育市場征信機構,充分發揮征信機構在提供信用記錄、促進商務誠信方面的作用。(牽頭單位:區發展規劃與統計局、區金融辦、區市場安全監管局)
12.推進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管。按照行業分類培育樞紐型社會組織,引導行業協會規范發展;加快培育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通過向行業協會購買服務,探索實行輔助監管服務社會化;推動政府職能向社會轉移,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功能,強化對商事主體違法失信行為的社會監督。(牽頭單位:區委社會工作部)
?。ㄋ模┨岣弑O管效能,確保對市場主體的監管到位。
13.實行審管相對分離,強化專業監管。各職能部門內部審批職能與監管職能相對分離,根據監管工作實際需要,確定專門科室或執法人員負責監管工作,提高監管水平,以適應日趨專業化、技術化的行政監管需求;明確監管人員和審批人員的各自職責定位,避免定位不清導致的“以審代管”情形。(由各監管職能部門負責)
14.嚴格違法經營行為的責任處罰制度。在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政府規范性文件規定的自由裁量權范圍內,加大對企業經營許可審批事項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采取較為嚴厲的行政處罰措施,提高無證經營行為的違法成本,形成對違法行為的威懾機制。(由各監管職能部門負責)
15.強化司法救濟和刑事懲治。尊重市場主體的民事權利和意思自治,對市場主體間產生的民事糾紛,建立以司法救濟為主的民事爭議解決機制,通過讓違法者承擔民事責任實現主體自律。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刑事司法對犯罪行為的懲治、威懾作用;市場主體的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公安機關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相關部門配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履行職責,依法懲處犯罪行為。(牽頭單位: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