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陳村鎮召開“智教優師”領航工程啟動大會,發布《陳村鎮“智教優師”領航工程行動方案(2025—2027)》(下稱“行動方案”)。
陳村“智教優師”領航工程正式啟動。
會上,陳村提出未來三年教育人才建設目標:至2027年實現高層次教育人才占比提升至30%,年度新教師招聘實現研究生全覆蓋,打造由50名區鎮級以上領航名師、300名鎮校級以上骨干教師,500名優秀教師組成的“金字塔型”強師體系,新增1個特級教師工作室,16個名校(園)長、名教師(班主任、少先隊名師)工作室,培育一批在全市有影響力的名教師、名校長、名教研員。
這一行動方案的出臺,意味著陳村教育從強師工程1.0的“筑基”到鍛造行動2.0的“提質”,提升到了如今3.0版本的“跨越”。行動方案也將通過“AI全域賦能”“科學副校長引智”“社會力量鏈接”等創新舉措,構建教師發展新生態,力爭為順德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陳村經驗”。
實施四大計劃15條舉措,構建陳村教師發展新格局
行動方案提出,未來三年將推動師德師風建設體系全面構建、高素質教師隊伍格局全面確立、教師發展培訓機制全面優化、師資優質發展態勢全面形成,到2027年,全鎮教師的綜合素養、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進一步健全,教師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暢通,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合理,實現“教育人才造高峰、教育質量筑高原、辦學水平立高地”的戰略目標。
《陳村鎮“智教優師”領航工程行動方案(2025—2027)》發布。
要達到上述目標,陳村提出將實施“鑄魂強師”“三類四階五梯”“培優提質”“活水引流”等四大計劃,落實15條舉措。
具體而言,在實施“鑄魂強師”計劃中,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黨建引領,在資格認定、教師招聘、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等,培育教育家精神沃土。
實施“三類四階五梯”計劃方面,陳村將構建梯級培養機制。比如打造分層分類精準培訓新范式,深入實施教師“三類四階五梯”計劃,針對不同成長階段教師的特點,分類別、分階段、分層級精準施訓。同時,推進人工智能全域賦能,在陳村鎮構建首個教育私域大模型,開展進階式人工智能師訓課程等。鍛造“智教優師”隊伍,加強教研尖兵隊伍建設,建立教師和教研員任職“旋轉門”制度,打通教師和教研員職業流動通道,實現任職5年以內的青年教師課題研究全覆蓋,培養拔尖教研人才和教研團隊,三年內打造45個區鎮優秀教研員、20個區鎮級優秀教研科組。全周期培育高素質校長隊伍方面,將力促培養造就4名省市級以上名校長,18名區鎮級名校長,柔性引進多名師范大學附屬學校核心管理人才。并力爭2027年實現全鎮高層次教育人才占比、年度新教師招聘實現研究生占比等兩項占比在全區領先。
實施“培優提質”計劃方面,陳村將構建教師專業發展體系。陳村將構建協同創新,相互促進的“1+4+N”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菜單式培訓。搭建學科工作坊,建立教育大講堂制度,邀請全國知名專家舉辦省域教研活動等并搭建教師發展平臺,依托云平臺,打造“名師在線”“名師直播間”等教研項目。創建市區鎮課程教學改革示范基地3個。深化區域聯合教研工作,建設學科基地,打造具有市區內有競爭力的品牌學科10個。
實施“活水引流”計劃方面值得關注,陳村將建立戰略人才儲備庫,借此激活教師發展協同生態。具體而言,將打造“3·10·30”強師金字塔人才方陣,并構建智慧人才中樞,建立由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省市級學科帶頭人等卓越專家組成的戰略人才引進儲備庫,創新科學副校長人才培育體系,選聘組建科學副校長團隊,構建科學副校長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此外,陳村還將推進教師資源優化配置,健全教師隊伍保障機制。加大對集團內相對薄弱學校的師資支持力度,教師柔性交流的比例不低于教師總數5%,其中骨干教師比例不低于流動總數的30%,核心管理團隊實現雙向交流,學校中層及校級領導控制在5%。
跨界融合,“15位科學副校長+AI全域賦能”領航創新教育
啟動大會還專門聘任15位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專家擔任科學副校長,城網君梳理發現,他們覆蓋機器人、現代農業、人工智能等領域。
聘任15位科學副校長。
根據行動方案創新科學副校長人才培育體系的規劃要求。選聘組建的科學副校長團隊,將創新實施“3+x”培養課程,設置科學教育政策、校本課程開發、科創活動組織三大必修模塊,配套開設人工智能教育、現代農業科技等x項特色選修課程,并建立“高校專家+企業導師”雙指導機制,開展科教成長營活動。
與此同時,這些“跨界導師”將實施“五個一”任務:牽頭開發一門校本科學課程、組織一次校企研學、指導一個學生科創項目、舉辦一場科普講座、撰寫一篇實踐案例,完善創新實踐型能力提升路徑,強化“教學-實踐-研究”一體化能力。機器人、農業領域和人工智能等多元背景人才的加入,標志著陳村教育未來將從“學科育人”向“場景育人”的跨越。
陳村啟動"教育AI全域賦能"項目,打造全省首個鎮域級教育私域大模型。
活動當天,陳村與微科智檢(佛山市)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啟動"教育AI全域賦能"項目,將打造全省首個鎮域級教育私域大模型。陳村鎮"教育AI全域賦能"項目,將依托華南理工大學智能算法實驗室核心技術,由微科智檢研發的私域大模型將深度融入陳村教育體系,構建覆蓋教學、管理、評價的全場景智能生態。
行動方案也著重提到這一點,提出推進人工智能全域賦能。未來,陳村鎮將構建教育私域大模型,打造教育AI全域聯動的資源支撐平臺,實施“三個一批”建設計劃:培育一批骨干講師、打造一批特色課程、建設一批示范學校,并組建鎮級“AI教育講師團”,開展進階式人工智能師訓課程,培育教師數據洞察力與AI工具駕馭能力。并創新AI賦能的教研體系,建設智能教研支撐平臺,集成教學行為分析、知識圖譜構建、智能評測反饋等功能模塊,探索形成“數據驅動-智能支持-精準改進”的新型教研模式。
此外,陳村舉辦智能教育創新成果展示活動,著力構建涵蓋“管-教-學-評”一體的全鏈條AI育人體系,利用學生在校行為、心理動態評估、作業(監測)情況和校外項目學習等大數據生成學生數字畫像和成長曲線,助力教師提升因材施教精準度,推進個性化育人實踐,實現“以學定教”的良性互動。
政企校協同,攜手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鎮
2024年9月,陳村對外發布了《陳村鎮打造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鎮行動方案》,提出建設“四優”高質量教育體系,明晰“五大行動”的重點任務,實施十六條有力措施,目標是打造成為“幸福優質,灣區領先”的教育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鎮。
如今,實施名優教師鍛造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活動當天,現場授牌成立1個特級教師工作室、16個名校長及名師工作室,形成“戰略人才引進庫+潛力人才培育庫”的雁陣格局。柔性引進的江西師大附小原校長鐘事金擔任石洲小學校長,并領銜首個特級教師工作室。
現場授牌1個特級教師工作室、16個名校長及名師工作室。
“目前,全鎮擁有高級職稱以上教師超130名,市級以上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等近120名,實現教師隊伍結構與專業能力‘雙躍升’。”陳村鎮黨委書記黃東青提出,陳村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尤其是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在過去三年,無論是教育方面的支出,還是其他方面資源的投入,都占了全鎮很大的比例。
投入帶來的效果也頗豐。據統計,自順德教育二十條實施以來,陳村不僅成功引進教育部領航名校長、省內外教育專家等高端教育人才12人,更實現新教師100%研究生學歷的跨越式突破,培養的區鎮兩級名師骨干超過100人,教育人才占比接近25%。
“陳村是‘廣佛同城橋頭堡’,目前正全力建設與城市定位更加匹配的現代教育強鎮。‘智教優師’領航工程,正是我們為未來埋下的‘種子’。”黃東青表示,對于陳村鎮黨委政府來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一項幸福的事業、幸福的工程,陳村會持續加強對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的投入,來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未來陳村將以“三名”人才工作室為矩陣,進一步搭建“百花齊放”的成長舞臺,讓陳村教育既有“靜水深流”的底蘊,更煥發“千帆競發”的生機,更將以三個“更”字為方向,厚植教師成長沃土,全力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一是更開放的平臺,打破“教室圍墻”,推動教師帶領學生走進企業和城鄉,讓整個陳村成為教學與實踐的“超級平臺”;二是更智慧的支撐,借助AI全域賦能項目,深入推進與高校合作,實現人工智能培訓全覆蓋;三是更協同的生態,以“高校+名師+名校”三維培養體系,推進校際、集團、高校基地“教研聯盟”協同發展,實施教師精準培訓。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區教育局副局長劉進華希望陳村以“三個著力”推動方案落地見效:著力智能教育轉型,打造教師發展新范式;著力教育家精神培育,樹立師德師風新標桿;著力體制機制創新,探索隊伍建設新路徑,為全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陳村經驗”。
劉進華表示,順德教育在隊伍建設上也實現了四個突破:在結構優化上,新招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從30%提升至70%,13名教師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在質量提升上,累計培養區級骨干教師近千名,獲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200余項;在資源共享上,實現教育集團全覆蓋,優質資源輻射所有鎮街;在生態建設上,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優質發展體系。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在座各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
接下來,順德區將以教育部“強師計劃”為綱,重點實施“四大行動”:實施“強師鑄魂”行動,構建“大科學”師資培養體系;實施“智慧賦能”行動,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實施“協同育人”行動,創新“家校社”共育機制;實施“品質提升”行動,力爭到2026年新優質學校覆蓋率達80%。
活動現場,陳村鎮進行學校“煥新工程”及“教育AI全域賦能設備”支票捐贈答謝儀式,社會力量也積極支持學校建設和人工智能全域賦能教育領域。
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大力支持陳村教育。
廣東惠爾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捐贈150萬元助力學校“煥新工程”和“教育AI全域賦能信息化設備”,松柏廣東電池工業有限公司捐贈30萬元助力紫陽幼兒園的建設,李強慈善基金捐贈15萬元支持青云小學,倪娟捐贈10萬元支持莊頭受捐贈單位現場答謝。
企業和熱心人士的支持,彰顯了陳村社會力量對教育的關心與大力支持,更呈現了政企校協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陳村經驗”。
■名詞解釋
實施教師“三類四階五梯”計劃
將教師培訓體系分為學科教師培訓體系、教研尖兵培訓體系、管理干部培訓體系三類,根據教師發展“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四個階段,搭建“職初教師成長行動、新銳教師發展行動、先鋒教師培育行動、領軍教師標桿行動、種子校長引領行動”五大成長階梯,針對性設計培養方案,精準高效推進教師培訓工作。
“1+4+N”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
“1”是指教學教學研究中心,“4”是指中小學校(幼兒園)、省內外知名專家團隊、鎮級導師團隊、校本研修示范校,“N”是指教研基地和各級名師工作室等重要資源平臺。
“3·10·30”強師金字塔人才方陣
建立3個分層人才儲備庫,分別是戰略人才引進儲備庫10人、正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潛力人才儲備庫10人、市區名師潛力人才儲備庫30人。
■相關鏈接
編輯:萬家長、陳韻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