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小學校長是順德社會的精英,他們不但是順德中小學教育管理的實踐者,同時也是順德社會進步的促進者和思考者。在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引導這些精英力量在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時,放眼順德社會,以社會的大視野辦好教育,以教育精英的眼光觀察社會和思考社會,將對順德教育本身的改革和凝聚社會的發展正能量產生相互促進的作用。
基于這樣的思考,順德城市網與順德區教育局合作,推出新聞系列報道新欄目“順德校長訪談”,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對順德比較有影響的中小學校長進行一對一、面對面專訪。通過訪談,讓擔負教育管理重要任務的中小學校長比較系統論述其教書育人的理念、教育管理的經驗、學校建設的特色,和根據這些特色由校長演繹或者分享其教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價值所在。
校長檔案
姓名:羅能贊
職務:北滘碧江中學校長
教齡:27年
校長心聲:所有的教育行為本質是對人的心靈影響。
羅能贊認為教育以學生為本,應該對學生多一點尊重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鐘柳梅) “這是我從事教育行業以來,開會收獲掌聲最多的一次,每隔三五分鐘掌聲就響起。”12月9月,北滘碧江中學校長羅能贊與順德城市網記者說起去年舉行的結業典禮時的情況,語氣中透露出自豪。掌聲是源于碧江中學一改以往結業典禮校長和老師在臺上一味講的方式,而是就學生在過去一個學期所提的建議,并結合學校的改善,面對面地進行了一次“匯報”,一致獲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同。
人們常說校長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27年的教育工作者生涯,校級領導工作經驗,加上教育部門的任職,讓羅能贊的治校方略日益明確,“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從“友善文化”、“賞識教育”和“學本教育”三個方面主抓,已顯現出了推動學校發展的積極作用。
友善文化:與他人和諧相處
碧江中學創辦于1984年,2003年7月停辦職中班,與原桃西初級中學合并,除了規定轄區內的戶籍人口,在北滘就業、居住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都屬于該校的招生對象。因此,1800多名學生當中,70%是屬于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由于生源的特殊性,羅能贊調到碧江中學任教以來,“如何讓在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能夠更融洽地相處?”這個問題就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羅能贊表示,不同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無論認知還是習慣,都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的背后反映的就是文化的差異。他舉個例子,學校的泥地特別多,下雨天,本地孩子都知道避開泥地走路,但外地孩子偏偏喜歡走泥地,走過泥地的雙腳踩在教室的地板、走廊時,就會留下一雙雙清晰的腳印,本地的孩子看到了就會有些看不慣。
諸如此類的事情,不間斷地出現在學生群體中,該如何處理?羅能贊在學校推廣“友善文化”,其內涵與深化就包括:與己友善、與人友善、與物友善、與事友善。“就像剛剛說到的事例,‘與物友善’的‘物’包括周圍的環境,與自然的友善,在這樣一種理念的引導下,通過日常教學慢慢地滲透。”
自從學校推廣“友善文化”以來,羅能贊以身作則,例如每當見到學生,他都主動和孩子們打招呼和問好;幾乎每天晚上,他都留在學校的飯堂吃飯,真正走到孩子中間去;同時,羅能贊在學校設立校長信箱,收集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每天都有信,最多的一天收到幾十封。飯堂洗碗的水龍頭不夠、洗碗的地方打滑、女生宿舍樓下沒有石凳……這些,都曾出現在信中。”羅能贊說,別看學生提的都是小事,但他們在關注并提出,也得到學校的重視和理解,就像春風拂過心田,讓每一位學生都越來越愛這個家。正因為這樣,學生都在學校找到一種歸屬感和信任感。最明顯的就是,以前學生怕校長,但現在都能主動熱情地打招呼,剛開始往校長信箱提意見的時候不敢署名,現在都大大方方地落款了。
去年底,羅能贊針對結業典禮征求學生意見該如何開?有學生提到,每學期的開學典禮和結業典禮,都是校長和老師在臺上說半天,太無聊了。于是,羅能贊一改過去開會的形式,把過去一個學期收集到的意見一一進行了“匯報”,“這是我從事教育行業以來,開會收獲掌聲最多的一次,每隔三五分鐘掌聲就響起。”羅能贊說起結業典禮時的情況,語氣中透露出自豪。
賞識教育:煥發師生的內驅力
在碧江中學一樓大堂,有一面特殊的墻壁,叫“碧江中學賞識墻”,“賞識別人,快樂自己”,正是對這面墻最好的注解。
從去年開始,碧江中學引入賞識教育。這是一種怎樣的教育?不是表揚加鼓勵,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造環境,以指明孩子發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然而,在碧江中學,賞識教育的范圍更廣泛。
“感謝您把碧中建設得這么美好,讓我們的心情更加舒暢;感謝您推行賞識教育,讓師生平淡的生活有了更多歡聲笑語”、“上課是我們的老師,下課是我們的朋友,并且保持著樂觀和笑容面對我們”、“是好同事好級長,工作盡職盡責,有擔當,是孩子們眼中的微笑帥哥”、“對待朋友、同學很親切,心地善良很陽光”……記者細心閱讀賞識墻每一張卡片上的內容,發現相互賞識不僅僅局限在師生之間,還包括同學之間,同事之間,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別人賞識的對象。
可能大部分人的思維習慣都是挑毛病,對于羅能贊來說,抓住了賞識,其實就是抓住了人性的特點。“每個人的內心需求,都渴望獲得別人的肯定,正如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一樣,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羅能贊說,校園里的每個人都去賞識別人,每個人都有成就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內驅力。其實有的學生真那么差勁嗎?有著27年教齡的羅能贊說,很多學生畢業之后過得很好,老師有什么理由看不起他們,有什么理由懷疑他們?
為此,羅能贊認為要對所有的孩子無條件看得起,給他們鼓舞,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內驅力。今學期,碧江中學印了2萬張賞識卡,每周五發一次給學生,有需要的學生還可以向老師申請加領,目前,這2萬張賞識卡已經基本用完。下一步,碧江中學計劃采取老師和學生自發領取的方式,讓大家養成一種自覺賞識他人的習慣,用愛來溫暖雙方。
學本教育:打造“有效課堂”
“教育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以前獲取信息的途徑有限,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很高,學生對老師說的話深信不疑。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而且其他渠道獲取信息更輕松、更愉快,學生會認為,我憑什么要聽老師講課?”因此,羅能贊認為教學方法不得不變,應該讓課堂變得更有趣一些,“滿堂灌”的教育模式效率低下,導致片段性、個體性無效,要打造“有效課堂”。
羅能贊說,把教與學轉化,教是輔助,學才是內因,碧江中學提出的“學本教育”,以學習為本,以學生為本,所有的教學行為都落在“學”這件事上。據了解,碧江中學每個班級每天開一節自習課,加上晚上的兩節自習課,課堂上要求老師講課不超過20分鐘,從時間上和教學安排上保障學生的自學時間,“以學習為本,自學、互學、展學、老師答疑解惑。”
此外,每一節新課都是集體備課,形成學與教方案書,有時候老師會為了研討教學的內容和細節而爭執不下,但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學術討論氛圍,目的是希望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的氛圍和引導。
此外,羅能贊建議,以學生為本,應該對學生多一點尊重,就像老師拖堂一樣,老師可能覺得辛辛苦苦陪著學生,是為了他們好,“但有一次一位學生向他提意見,說老師不讓他們吃飯,老師的苦心竟被學生這樣誤解,所以老師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廂情愿,要讓孩子們愛上學習。”羅能贊說,就像當年孩子學走路一樣,經常摔倒,但我們卻還相信,孩子一定能學會走路,假如老師也能這樣充滿信心地對待學生,學生會不自信嗎?
■相關報道
容桂四基中學李勇力:“改”出來的精彩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