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勒流民間美食受到市民歡迎
那些隱匿于街巷的小店,或許是有著幾十年甚至百年歷史的名店;那些看似簡單不出奇的食物,或許是一門傳統手藝的代表,成為很多人津津樂道的美味。這,是在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順德的一種別樣生態。
順德美食植根于民間千家萬戶、大街小巷,各類名菜和小吃無不以簡樸純正、原汁原味的特色贏得大眾口碑。而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勒流街道“美麗鄉村”美食文化節上,素有“廚出鳳城,味在勒流”美譽的勒流美食,深得食客贊譽。
在廣受認可的背后,城網君了解到,具有代表性的地道的勒流美食一直堅持著用匠心打造,讓“勒流味道”得以一脈相承!
傳承:近40年前的傳統風味“再現江湖”
吳二珠稱,希望傳統手藝得以代代傳承
2017年8月17日,在勒流黃連舊街上,停業約18年的珠記缽仔糕(以下簡稱“珠記”)重新開業,引起廣泛關注。今年已82歲的珠記創始人吳二珠談及當日的盛況表示,聽到大家稱贊“這還是昔日的風味”時,自己是非常開心的。
其實,據悉,這家小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1年,那一年吳二珠45歲,身為工廠“質檢員”的吳二珠為生活所迫,開始在晚上下班后在街巷擺賣小吃作為“副業”。看到有人賣的缽仔糕和綠豆沙比較受歡迎,他便耍起了“小聰明”,偷偷看別人的成品,然后每晚在家花約3個小時進行研究,經過3個月的反復嘗試,推出了自創的糯米缽仔糕和馳名綠豆沙,沒想到很受大家的歡迎。據介紹,其中缽仔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而配料是少量豬油、白沙糖,以及椰蓉、欖仁,這與當今市面上常見的很不相同。
具有特色和傳統風味的糯米缽仔糕
“那段時間也有很多次失敗,但我認為只有保證質量和更可口的口味才能打動食客。”吳二珠說,“這就好像煮飯,加多了一點水或加少了水最終結果都不一樣。因此對于食材、配料方面我花了很多精力進行調試。”
據介紹,1990年珠記由街邊轉入租商鋪經營,取名“珠記甜品”,不斷推出了不少新的甜品,來自順德及周邊的不少食客都會前往尋味。1996年吳二珠退休后專心經營這家店,不過1999年,因為女兒出嫁幫手不夠,加上租金等原因,店鋪最終停業。
“近年來,不斷有街坊要求我重新開業,希望重品舊時美味,”吳二珠稱,為了滿足大家的心愿,也為了讓這一傳統風味得以傳承下去,2017年他花了約一個月教兒媳婦于彩燕掌握了制作方法。于彩燕表示,參加本屆勒流美食節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這種特別的傳統甜品,“接下來我們也希望把其代代傳承下去,不急功近利,只想堅持保證出品的真材實料,做良心美食。”
創新:三代人傳承手作成地方手信
黃連三代人傳承手作冰花梅醬(圖片源于順德城市網網友“福源”)
而其實,和珠記一樣,不少勒流民間美食至今還在傳承著傳統的配方,并在時代變遷中力爭將其發揚光大。2016年,甄添記傳承三代的冰花梅醬以黃連社區手信的形式再度出現,同樣作為勒流具有悠久歷史的特色民間美食代表,冰花梅醬也可謂歷經興盛與衰落。
據悉,順德是全國最早把青梅制成酸梅醬(冰花梅醬的前身)并產業化的地方之一,民國時曾出現于大良,新中國成立初期,也在黃連出現,后經優化后并改名為冰花梅醬,當時,冰花梅醬傳承人何泰源在食品廠工作時學習了酸梅醬的制作手藝。1986年,他創立了甄添記食品廠后便大規模生產并銷售冰花梅醬。隨后,大兒子何家強與妻子繼承了這門手藝,并讓冰花梅醬由過去的拌飯吃,到作為調味劑而制作出多種菜式,如酸梅鵝、酸甜排骨、酸甜炸蛋等,1998年至2008年,冰花梅醬銷量不斷增加,銷往珠三角各地。
不過,本世紀初,由于食品添加劑的廣泛出現,冰花梅醬在利潤上大幅度降低而面臨巨大挑戰。2010年,黃連僅存一處生產冰花梅醬的甄添記被迫停產。直到2016年,何家強一家人才再次將冰花梅醬推出市場。2017年,甄添記第三代傳人何超文用微電影的方式記錄這種傳統手藝,同時將冰花梅醬儲藏于精致的玻璃瓶中,將它做成黃連社區手信。何超文表示,冰花梅醬承載著家人重要的回憶,將會一直將這一特色美食傳承下去。
城網君注意到,閃耀在本屆勒流美食節的,如勒流天元餅家、蓮溪美點,以及登上央視《尋味順德》的奧巴順等其他勒流民間美食,均繼承了傳統的制作手法,都以用料真實、不含添加劑、純手工制作贏得食客的心。奧巴順負責人、被稱為“網紅總統”的曹順文介紹到,經常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食客來店里覓食,奧巴順的特色出品如無骨魚、鯪魚干、蛋糕等均為手工制作,如今,他在堅持用傳統手法制作美食同時,也在積極研發新的菜式,力爭為推廣順德美食出力。
思考:傳統手藝傳承如何不“斷層”?
勒流名菜
在本屆勒流美食文化節的“金鑊鏟”廚藝爭霸賽決賽現場,30組選手共同烹制勒流“四大標準名菜”(水蛇羹、菜遠炒水蛇片、煎焗魚嘴、煎焗西江魽魚)的場景,也再度讓大家集中感受到勒流美食的特色與魅力。不過,歷經幾十年的發展,不管是勒流名菜還是民間美食,除了家族式的代代相傳,如何將傳承的力度進一步加強,范圍更為廣泛,成為當今時代值得大家思考的話題。
在中國烹飪名師、順德十大名廚,順德廚師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連庚明看來,作為水鄉的勒流,具有地域等因素的優勢,種植與魚塘養殖都相對比較發達,因此勒流人向來擅長運用新鮮的原材料制作美味佳肴,加上以前勒流做廚師的群體多,他們又通過鄉親、親朋好友等傳幫帶,讓勒流的廚師隊伍更為龐大。此外,在上世紀80年代后,很多老一輩的勒流廚師外出北京、上海等地發展,并將學習到的技法帶回順德加以運用。在以上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勒流美食祭奠了深厚的基礎。
不過,正如勒流名廚吳添權所言,在當今時代,年輕人擇業面臨更多選擇,加上廚師的職業特點,廚師的吸引力并沒有以往那么高。因此,傳統手藝的傳承可能面臨“斷層”的問題。對此,吳添權表示,剛入行的年輕廚師,要尊重、遵守行業規則,也要有不怕辛苦、敢于嘗試、主動學習的精神,“如果對做廚師有興趣,何不積極嘗試呢?其實這份職業也非常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價值。”
近幾年來,連庚明走南闖北致力推廣順德美食,還曾應邀赴美國、加拿大、土耳其等地參加廚藝交流活動。他表示,對于有著“世界美食之都”美譽的順德而言,對于餐飲業和廚師的重視和關注力度要進一步加強,要加強對餐飲業的規范化管理和嚴格執法,充分保證食品安全,促進市場的良性競爭,也要通過一定的辦法提升廚師的積極性。
此外,他認為,接下來也應該要在更廣范圍做好順德美食文化的推廣力度,一方面提升從廚人員的技能、業務等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將順德美食文化包括傳統廚藝培訓帶入到學校,讓順德的孩子從小就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順德本土美食,從而為傳承奠定良好的基礎。(湯智鴻)
■相關閱讀
勒流名廚養成記:師從四海藝精于勤
勒流鄉村美食節來襲,市民對其情有獨鐘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