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遠清
(本文由凌遠清獨家授權順德城市網使用,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和任何形式的摘抄,想要閱讀更多資料,請到書店購買凌遠清著作《嶺表尋春——廣東清明節》。)
清明節自唐朝由于官方倡導開始成為一個流行的歲時節日以來,其節俗內涵日益豐富多樣。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清明節的傳承在民間呈現出廣闊的展演空間。因此,清明習俗與民間口承傳統、殯葬方式、生活方式等有直接而密切的聯系。在長期的農耕社會中,廣東地區產生了不少與清明祭祖活動相聯系的清明俗語、諺語及歇后語。這些貫穿古今的口承傳統借助祭祀儀式,使清明節日的文化意義得到反復確證。
早期的清明是古人生存意識的最初覺醒,后來才跟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一個節日。清明節在形成發展過程當中,散發出很強的季節特性和宗教的氣息。這些都通過意蘊豐富的民間諺語、歷史傳說等體現出來。后人就是通過古人日常總結出來的諺語、傳說來強化清明文化記憶的。有關清明習俗的諺語在一個側面反映了民眾的禁忌心理和祭祖習俗,為清明文化在民間的傳承提供了一個口頭語言載體。這些諺語不少都體現在地方志書當中,更多的依然還在民間的流傳。傳統的清明習俗還出現在民眾當下的生活中,各地的習俗很多還與流傳中的俗語、諺語、故事、傳說等相一致。
一、“新山不過社”。
關于清明節墓祭的時間,廣東地方的舊俗有“新山不過社”的說法。也就是說,前一年新葬之山必須于春社前先祭。古時候各種祭祀每年分春秋進行兩次,而祭土地神的祭祀就叫做“春社”及“秋社”。祭祀按舊歷進行,每年立春或立秋之后的第五個戊日就叫做社日。葬未夠一年的墳墓謂之新山,要進行掃墓就不能在社日之后,否則就是對先人最大的不敬。
二、“清明不出門”。
廣州的這句俗是指清明期間雨水紛飛,野外到處一片泥濘,此時出門不是很方便。另外一個意思是指清明期間,野外到處都是祭祀場面,出門也沒有什么好風景可觀賞。實際上,廣東祭祖風氣的歷來濃厚,“清明不出門”是老輩人教導后輩所說的話。就是說,清明時節是祭祖的時間,此時不能出遠門,而應該恪守傳統留在家里祭祖。歷史上,廣州雖然過清明節有踏青、放風箏等習慣,但所謂“清明不出門”的說法跟這個傳統并不相悖。此俗語主要是指清明當天最好不要出門,除非是祭祖。清明節是在萬物生長復蘇的春耕時候,代表著一種希望。在現代社會,清明是祭祖的時節,也是親友聚會、外出游覽的日子。加上清明節又成為國家法定假日,清明小長假使得眾多家庭有了出游的機會。祭祖只是清明的活動之一,而與親友團聚的同時還一起去郊外踏青,則是很多人的流行做法。因此,“清明不出門”的習俗顯得有點過時。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