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主持:鄧云
(順德城市網主編助理)
因為愛!所以表達……
這是“聊順德”之所以誕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這是一個聊場,只要你愿意,這里可以聽到你想表達的聲音;
這更是一個情場,因為對這座城市的情懷,我們關注并思考著這座城市的一枝一葉;
這就是順德城市網為您奉上 “聊順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閃現。
當然,作為一場紀實性的聊天實錄,僅緣于現場碰撞的火花和即時的反應與表達,這樣的談話難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處,但我們的態度卻是認真且投入的。
好了,閑言少述,我們開聊吧!

陸月崧
順德機關幼兒園園長
謝立清
順德樂從東平小學校長
葉楚君
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理事長、總干事、順德知名心理咨詢師
石頭2012
網友嘉賓
-
陸月崧
親子教育最重要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養要重視獨立性的培養,很多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孩子做,人的成長都是從跌倒中爬起。
家長一旦成為孩子的朋友,很多事情就好辦了。有時候我自己都沒法成為他們的朋友,也會居高臨下,其實家長真不是當,所以要當好家長要一輩子都學習。
-
謝立清
“包辦”是很多家長的典型特點,從頭到腳,從里到外。讀幼兒園的時候,關心吃飽睡好了沒,玩得開不開心;小學后,吃好睡好,還要學好知識,考出好成績。
家長和孩子處的時間越多,就越容易把家長的缺點和不足放大,孩子也就學得越足,我更關注家長在陪伴過程中做了些什么,但不管做什么,尊重和信任,應該是內容的主旋律。
-
葉楚君
身教重于言教,這句話背后的意思,不在于你,只是你單向的教什么,而是你自己怎么做的時候,怎么演繹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
學校教育不一樣的,家庭教育在親子教育中,方向是真的基于孩子的成長,不需要受體制績效考核。
-
石頭2012
盡管我女兒已經兩歲多了,但我還是很迷惘,不知道怎么做好家長。一個家庭,有配偶、父輩、祖輩,你想實踐一種育兒辦法,總是因為思想認識而未能統一意見。
我們提親子教育本身帶有很強的單向性,其實說親子關系更好,國外很多如何處理和孩子關系的案例,一般不提教育這個詞。

-
聊前調查:你身邊的人對親子教育的重視程度
——希望孩子成才,父母“包辦”卻又屢見不鮮主持人: 由本網主辦的第二屆順德“十大萌星”網絡評選自啟動之日起,便引來了兩百萬人次的關注!在這場活動中,很多父母紛紛曬出家中寶寶的萌照,在與大家分享快樂的同時也傳遞著溫暖和濃濃的愛,并引來了眾多網友對親子教育的關注。本期話題開聊前,先做個簡單的調查,大家身邊的人對親子教育的理解和重視程度。
陸月崧:無論哪個年代,所有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成才,個個都重視親子教育,只是方法不對。親子教育最重要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培養要重視獨立性的培養,很多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孩子做,人的成長都是從跌倒中爬起。但我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很郁悶,一個局級領導,對孫子從來不放手,一個書包爺爺奶奶來背,原因就是很重,我說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背個空書包不行嗎?應該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該我自己做,有些大人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也做,孩子沒有了吃的、做的、聽的、說的體驗。還有,早上我和孩子打招呼,孩子還沒開口說,家長就說早上好,我說你代勞干嘛?這種事情見得太多了,所有都是大人代勞,親子教育我們一定要放手。
葉楚君:我很贊同陸園長提的,連孩子的獨立性我們都剝奪了,或過多地干預了,那么孩子如何能發展自己獨立的人格,如何完善人格。因為我們剝奪了很多機會,無論他經歷的和感受的是一種滿足感還是一種挫折,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不透過個人的體驗和經歷獲得自己的經驗,沒法從中有情感的體驗,益智的經歷和磨礪,也沒有辦法去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認識。
孩子饒有興趣地做一件喜歡的事情,家長就覺得非得在旁邊看著,但是在旁邊看有很多干預。最簡單的,涂鴉,家長不斷說“怎么寫成這樣”“這個不應該是這樣的”等,這個過程中,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干預和打斷,實際上使孩子注意力分散了。
謝立清:“包辦”是很多家長的典型特點,從頭到腳,從里到外。讀幼兒園時候,關心吃飽睡好了沒,玩得開不開心;小學后,吃好睡好,還要學好知識,考出好成績。學科越來越豐富,對家長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業成績解決缺乏專業性和專業支持,越到高年級,越吃力,這是當下很多家長面臨的情況。這種教育,顯得不專業,實際上也是親子教育的外在表現。
石頭2012: 盡管我的女兒已經兩歲多了,但是我還是很迷惘,不知道怎么做好家長。我在網上學習,總結了別人的經驗和現實還是有些距離。舉個例子,孩子老是鬧,你想放手,可是父母會給你壓力,如果鬧出病來,誰帶?最后還是由著老人家來哄。一個家庭,有配偶、父輩、祖輩,有時候你想實踐一種育兒辦法,總是因為思想認識而未能統一意見。
-
親子教育只是針對小孩?
——雙向成長,家長觀念正確孩子才不迷失方向主持人:很多人以為親子教育只是教育小孩,從你們談的內容發現,其實家長也需要得到教育。
陸月崧:十多年前,關于家庭和幼兒園怎么合力做好教育,我提了個觀點,先教好家長再教好孩子,所以為什么要辦家長學校?家長的觀念正確了,我們的孩子才不至于走錯路,迷失方向。
葉楚君: 在家庭里,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產生影響的人,本身也要接受教育。家長一定要明晰一點,不是完全將教育孩子看成一種單向的關系,和孩子的互動中彼此影響,有時候家長不一定說,設計去做一件事才能教育孩子,如何處理好他對孩子的行為給出一個反應,本身就有這種教育的功能。
家長怎么做好孩子的教育,牽涉到自我認識,我們都不完美,但同樣都可以去教育好下一代,那就要很好的認識和接納自己,哪些優點缺點不足,善待自己,欣賞自己的優點,也能去面對不足,也有一種正面積極的態度完善和改善這些不足,這樣的一種心態,本身一定會滲透和表現在言行中,這種言行肯定也影響到處理不同關系,包括親子關系的表現。當家長很正面積極面對不足,努力改善時,孩子也能接納不完美,同時不是放縱自己,也會去努力的改善和提升。那句很老套的話,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言教都一樣重要,這句話背后的意思,不在于你,只是你單向的教什么,而是你自己怎么做的時候,怎么演繹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
石頭2012:我們提親子教育本身帶有很強的單向性,其實說親子關系更好,國外很多如何處理和孩子關系的案例,一般不提教育這個詞,這個概念應該不是單向的。
-
哪些途徑幫助家長成長?
——家長學校講什么怎么講很重要主持人:剛剛陸園長提到家長學校,它為家長在親子教育中帶來什么幫助?
陸月崧:各個學校都有家長學校,家長愿意不愿意聽,那就要看園長、老師怎么說。我從1994年開始承辦了比較早的一所家長學校,辦到現在,每次交流,很少家長請假,上課期間手機不會響,證明他們真的很需要育兒的正確方式。除了我和你的交流和經驗傳授,更多是家長有自覺意識,有學習的意識。
謝立清:不論幼兒園還是小學,學校教育還得干一件事情,辦好家長學校。在親子教育上,學校應該為家長做什么?辦一所真正的家長學校,是沒有圍墻的學校,資源整合進來。我們的家長學校:一要課程化,不要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二要系列化,一個方面一個方面的學,彌補家長的不知道,你不知道怎么做我們也有責任,社會也有一定的責任,欠家長一些東西,我們可以告訴你怎樣做;三是專業化,講的內容確實可以幫助家長提升家教水平的課程。
石頭2012: 我們周圍的人,本身也不太清楚,有點懵懂,孩子成長發育的哪個階段應該教什么,怎樣教,我們并不一定掌握這些方法,聽到教育專家講了,我可能會嘗試和模仿。社會應該有一個機構要培訓家長,你愿意來,我就教你。
-
家庭教育如何區別于學校教育?
——基于孩子的成長,不受體制績效考核主持人:現在家長對親子教育很重視,但問題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親子教育包括父母應該教會孩子關于交往禮儀、社會修養等方面,在學校,是否會更側重在知識教育?
陸月崧:不能這樣說,哪個年齡段都需要這些方面的教育,智力與非智力,只是社會分工不同,智力的培養以學校為主。
葉楚君: 在學校,也要融合不同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不一樣的,家庭教育在親子教育中,方向是真的基于孩子的成長,不需要受體制績效考核。親子教育,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后者牽涉到人格,情感,行為習慣等,是全方位的。現在很多人將學校教育無限擴大,學校的教育只是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智力和知識的教育,因為是教育,不是單純的教學,還有德育,關于教育,不是片面來看。
陸月崧:不是孤立的。我兒子送孩子去幼兒園,念出了一首打油詩“兩旁樹木綠油油,一條大路去機幼”,這是很隨機的,有詩有文在里面,有情感在,有知識拓展。兩者不是孤立的,只是側重點不一樣,其實這個認知大家都知道,只是度的問題。家庭教育的重點放在什么地方,其實我們混淆了,老師讓學生把作業拿回家做,做了讓家長幫忙檢查,我做校長絕對不會這樣做。這個要分開,學校和家庭,必須很清晰,學校做什么,家庭做什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開,家庭教育更多是非智力因素培養。
-
怎樣的親子教育才做到有效?
——了解成長階段的特點以及內心訴求主持人:面對不同的小孩,怎樣做到因材施教?
葉楚君: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很需要針對孩子的特點,給予足夠的尊重、信任和機會。把握孩子成長的特點,以及真正的心里訴求,不是提出要什么的問題,而是內心有這個問題,背后的心里原因是什么,作為這樣一個年齡階段,需要怎樣的成長和發展,譬如培養獨立性,恰恰就是安全感不足的時候,怎么去使得他增強安全感,給有他體驗有能力獨立,就是這樣循序漸進的。
陸月崧: 你必須了解一下0到17歲,每個年齡階段家庭教育做哪些事情。如果0到17歲你的家庭教育都做好鋪墊,小孩子成長基本沒問題。知道每個年齡段的特點,提前預見,每個孩子都能平穩過渡。舉個例子,我女兒16歲的時候告訴我,媽媽我談戀愛了,當時不知所措。但是我和她聊天,第一句話就打動她了。我說,女兒,我很感謝你,因為你相信媽媽,如果你不信任我,不會把敏感的話題告訴我。接著我就和她分析早戀的問題,談話的一個小時,她沒有回過我一句話,我很忐忑。后來她給我寫了一封信,她說,您真的是值得我信任的媽媽,很多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早戀都大發雷霆,對方僅僅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你要相信,我們都是好孩子。我的孩子在青春期就是這樣平穩的度過。我們要研究,告訴家長和家里的年輕人,孩子的問題不停出現,不要以為這個問題解決就天下太平,只能見招拆招。把好度,原則問題不放過,其他的問題算了。
-
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陪伴中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陸月崧:談到親子關系問題,你首先要有關系,然后關系密切,不能因為某些事情疏遠。我經常和家長說,不要說事業做得多大,不要說賺了多少錢,你有多厲害,假如你在孩子身上不舍得花時間,起碼有一半的事業廢了,因為對子女的教育也是一門事業。當你現在舍得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將來就不會煩。二是陪伴的時間要適度。我陪伴你,怎么陪伴,只要讓孩子知道你在關注,你的存在即可,不是一天到晚盯著。
謝立清:家長說需要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但是,要從幾個方面考慮:一是陪伴時間,多和少不是那么重要,不是陪伴越多,小孩就越健康成長,因為小孩要長大,走向獨立,選擇離開父母,這也是必須的。幼兒園更多是親子體現親密,關系的密切,但來到小學要適當保持距離,不可能膩在一起,不是時間越多就越好。二是時間越多,越容易把家長的缺點和不足放大,孩子學得越足,我是贊成家長在小孩面前,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我更關注家長在陪伴過程中做了些什么,如果只是單純地陪伴,心里角度來講,給予安全感,是親情的表現,但是這樣單純膩在一起,不是親子教育真正的內涵。小孩和家長在一起的時候做什么顯得很重要。做一些引導孩子,健全人格完善心里素質的一些事情,顯然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但不管做什么,尊重和信任,應該是內容的主旋律。三是和孩子在一起,也有方式的選擇。首先應該有釋放效應,很多時候做孩子的表率,待人接物,社會公德等,更多有釋放效應。要讓孩子有一種體驗成長的快樂,學習的快樂,親情的溫暖,在方式上選擇讓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是一味說教,講那么多,還不如示范性地做。四和孩子在一起很講究契機。隨著幼兒園到小學,小孩明辨是非的能力越來越強,價值觀開始逐步形成,性格逐漸形成并基本穩定下來,這種情況下,尋找非常適合的契機進行教育,和自己的小孩進行交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餐前飯后,開車接送上學放學,這個時間是最真實自然的時間,發生的教育最有效,刻意去做,反而沒有這種效果。提醒家長,珍惜和孩子在車上的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往往是這個過程親子教育非常有效。你和孩子在一起,教育就在發生。
陸月崧:一個學習環境的創設,一到晚上,全家打麻將,沒有一個讀書的時間,在不同環境下熏陶出來的孩子自然是不一樣的。二是自然,這段時間發現孩子有什么問題,我必須創造一個環境讓他聽我說。講大道理就不行,我很想喝咖啡,明天晚上去哪里喝咖啡,在這種氣氛中,說一說,孩子也愿意聽。與孩子相處的這個時間段有什么可以給孩子的,你就給孩子。
-
聊場總結
主持人:對于親子教育,大家還有什么期待的?
陸月崧: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很多事情就好辦。我自己都沒法成為他們的朋友,有時候都居高臨下,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當家長,所以一輩子都要學習。
葉楚君:與君同行。意思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包括和學校、不同的社會支持力量,大家一起同行,想辦法。
石頭2012:把孩子當做獨立生命個體,尊重生命的發展過程,我們自己長這么大,家長也沒怎么教,只是教我們怎么做人,經過學校培訓,智力不會比別人差,家長只要把控品行。
謝立清:讓尊重和信任成為家長陪伴孩子的主旋律。

白白:感覺現在陪小孩子的都是老人家多了,平時上學或放學看到的都是老人家帶著孩子。在一些農村看到的也是留守孩子。親子教育到底有多重要?親子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家長都清楚么?
蜜棗:每個家長都是寶寶最好的成長伙伴!陪伴本身就是最濃的愛。可是由于我們要生存,要工作,能做到經常的陪伴很難。
好心態:時間是自己的,怎么分配是你自己的事,但一個好的孩子絕對離不開好的父母親。
lklk731: 兒子今年“六一”快十四歲了,那天像往常一樣一家人在一起,我跟兒子說今年我們不過兒童節,兒子說“好”,每天都是兒童節!于是我們該干什么干什么,我跟孩子說,你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童年,因為,從你出生到現在,父母都一直陪你成長,從沒離開過,這將是你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44168: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有時間多陪陪你的孩子吧!我們生活在快節奏的都市里,每天被時間追著跑,比起我們那時的父母,你陪伴孩子的時間是不是夠多?每個父母都知道,想要孩子有個健康的心理,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到快樂。比起我們的童年,現在的孩子確實少了拍洋畫、跳皮筋的樂趣,少了大雜院的一群玩伴。而身為父母的,能做的,只有盡量多的陪伴孩子,分享孩子的快樂。父母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活動,在閑暇之余,既放松了心情,又親近了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匿名網友: 中國人講言傳身教,有時未必是呆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決定對孩子的關懷與否,關鍵是是否會傳導給孩子做人做事的態度。
七彩人: 其實我覺得陪伴的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陪伴的過程中你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愛和尊重,否則再多的時間也白搭。有些家長自己沒做好,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也意味著對孩子的不良影響越多,這樣還不如不陪呢!
時間軸: 中國的親子教育已經變成隔代教育了。我們該怎樣去思考這種現象呢?
聊順德:你如何看待孩子參加暑期培訓班?
馬上又到孩子們五彩繽紛的暑假了,每到這個時間,孩子們都會很開心,可家長們卻苦惱了: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呢?“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夏令營和培訓班,一是為了彌補孩子在學習上的缺陷,二是為了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技能。
然而,門類繁多的培訓班,是否真能如家長所愿,讓孩子學有所成?對孩子而言,參加暑期培訓班是苦不堪言還是魚躍龍門呢?
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議?歡迎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