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主持:楊海梅
(順德城市網執行主編)
因為愛!所以表達……
這是“聊順德”之所以誕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這是一個聊場,只要你愿意,這里可以聽到你想表達的聲音;
這更是一個情場,因為對這座城市的情懷,我們關注并思考著這座城市的一枝一葉;
這就是順德城市網為您奉上 “聊順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閃現。
當然,作為一場紀實性的聊天實錄,僅緣于現場碰撞的火花和即時的反應與表達,這樣的談話難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處,但我們的態度卻是認真且投入的。
好了,閑言少述,我們開聊吧!

陳建華
順德區社會工作咨詢委員會委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院長 教授
覃煒明
順德視角主編
吳國雄
大良北區居委會書記
力量
網友嘉賓
-
陳建華
從今天中央的提倡,我可以感受到,下一步文化就會像水和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的。外國一個教育評論家這樣講過,文化這個東西要讓人家覺得非常舒暢,就應該讓它像油一樣地流進人們的心里去。
作為文化管理者,要好好地梳理目前順德哪些文化資源比較重要的,如何在里面找到一些突破口,這是我們需要提升的東西。不要搞一些“短平快”的東西,看起來很熱鬧,過去了轉眼間就煙消云散。
-
覃煒明
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是缺少的,或是有偏差的。現在順德的人口,本地外地人對半分,就相當于一部分人在順德是找不到文化歸宿感的,這可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文化建設要出人才,出精品,有一個梯隊不斷推進。我們缺乏引領的東西,高端的東西,可能我們對文化的功能作用沒有完全理解到位。
-
吳國雄
依我看的話,順德文化建設的軟件硬件都還跟不上,與我們現在社會的需求還是有一段距離。
通過政府牽頭、社區基層組織、社會各方面協辦、民間參與,立體推動文化建設,才有利于各方面的發展。
-
力量
感覺順德對文化的投入還是不夠,要拋開文化產業這個緊箍咒,經常大家講文化和產業結合起來,老想著要賺錢。
文化建設,今天做的是明天的事,文化是潛移默化慢慢去往人心里走。如果朝著這樣的方向發展,我覺得順德不光是商業領先,文化也會走進全國前列。

-
順德文化建設打打分
——有進步,但與周邊地區有差距主持人: 這幾年,大家都能很明顯地感受到順德文化建設和氛圍都有一些比較大的變化,不管是設施方面,還是活動方面,可選擇的空間多了。但是也正是因為大家的參與多了,所以關注也多了,也會發現現在順德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南海、東莞這些地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順德將“城市升級”定為發展戰略,那么其實要實現真正的升級,最終還是離不開文化的引領發展,基于這樣的背景考慮,我們這一期“聊順德”就來聊一聊順德文化建設方面的話題。那么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做一個小小的調查,各位嘉賓平時有哪些文化生活,覺得順德的文化建設及文化生活怎么樣?
陳建華: 從黨的十六大開始,我就已經在關注,中央已經看到了文化的力量,然后到十八大,對文化建設的定性越來越清楚,而且推動力度也越來越大。順德發展那么多久以后,以前是粗放型,已經是慢慢的不可能再這樣發展下去,土地也沒有什么紅利了,目前順德的制造業也面臨新的問題,所以文化升級,說到底就是這個時代必須面對的問題。
回應主持人的話題,說是個人的文化生活,但還是跟我的工作有關系。由于我是順德藝術發展中心的一個高校代表,所以他們很多大事我都是參與者,另外中心所舉辦的活動,只要我有空我都會參與。
我覺得這幾年順德在文化建設方面還是做了不少工作,特別是在普及性方面,做了很多的事情,如舉辦很多公益性的活動。但是順德的文化建設在推進的過程中,還是有不足的,特別是與南海相比。我們之前也去南海做了一個調研,就覺得南海在文化建設這方面規劃比較具體,片區的功能區分也比較明晰,這是我們不足的地方。而且他們的推進是有很強的目標性,近期中期遠期目標都很清晰。而東莞方面,如果籃球是一種文化表現的話,他們也推出了好幾個品牌,在這方面我們順德還需要好好地思考。
覃煒明:其實,作為媒體工作者和社科工作者,我基本上每天都在文化中生活工作。現在方向越來越明確,思考文化的東西比較多。作為社科工作者,不僅僅是說我們參與了哪些活動,而是我們去思考文化的內涵與意義,甚至是文化工作規劃,把想的東西變成文字,向相應的政府部門提一些建議。
吳國雄: 我是本土順德人,在基層工作時間也比較長。在我們順德文化生活中,幾十年來我深刻感受到,順德的文化有基礎有歷史。特別是我們生活的大良,這么多年來,文化鳳城品牌深入人心。一個地區最后的競爭力其實是人的競爭力,要靠文化建設來提升人的素質。
力量: 感覺順德對文化的投入還是不夠,要拋開文化產業這個緊箍咒。經常大家講文化和產業結合起來,老想著要賺錢,這個東西,比如做一些動漫產品,真的可能會賺錢。但是做一些比如文學方面的,可能不僅不能賺錢,還有可能賠錢。看我們順德那么大,除了《順德視角》,就沒有太多純文學雜志比如順德文學或者順德文藝,這是比較遺憾的事情。我也在關注周邊的地區,確實我們文化建設的前瞻性是需要加強的。
-
文化硬件
——有設施,但要平衡發展主持人:大體上,文化建設我們可以從硬件投入和軟件提升兩方面來談。首先我們看一下順德的硬件設施,是否跟得上市民的需求,比如鎮一級能夠提供去文化休閑的場所可能還不是太多?關于這方面,相關部門應該也開始在做一些建設計劃,像“城區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這樣的建設目標,大家覺得實現起來是否有難度?
覃煒明:我一直認為,文化生活都是在身邊的。順德的文化設施,我認為是不差的,甚至還是比較領先。你看我們區一級有演藝中心、圖書館,鎮一級每個鎮也有圖書館、文化中心。鎮一級、村一級文化設施普及率達到100%,文化設施硬件在全國應該算是先進水平。不過,從我們鎮一級的工業區來看,文化服務和文化硬件會有很多盲點,不排除發展不平衡的可能。建設適應他們工人的文化設施,我們還是需要去做,這還是有比較大的缺陷。
另外,文化圈這個提法,我感覺不是一個很嚴格概念。若是你找個地方跳跳舞,看看書等,在順德不用跑太遠,都可以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所以這個不會有什么難度。當然,你要享受比較高檔次的文化,就需要跑很遠,甚至在順德都找不到,這是文化內容檔次的問題。
陳建華: 文化硬件上面,我覺得應該分階段地重點推出一批項目,逐步豐富會更合適一些。關于文化圈的概念,既然是一個圈,就有中心也就是軸心,那么它向多大的面輻射,有沒有交叉點?比如文化“某個區域、某個空間提法”似乎理恰當。
吳國雄: 依我看的話,軟件硬件都還跟不上,與我們現在社會的需求還是有一段距離。我們現在好的地方不多,演藝中心比較高的檔次。但如果說,順德那么多人跑到那邊去,根本不能合理安排解決。
就我們北區來說,每年上級政府所給的文化補貼一共是4萬元,其他就都靠我們社區自己投入。搞一場活動少說都要一兩萬,一年在社區舉辦幾場就都用完了。所以,有時候很難推動高層次的文化活動。每年我們社區在文化投入方面超過20萬,約占社區總開支的2.5%,在軟硬件方面的投入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但是畢竟在順德還是有很多社區沒有這樣的條件,那么不管是硬件建設還是內容上面,都還需要比較大的支持。
力量:從區的層面,硬件方面真的是不錯,圖書館、博物館看起來都很大氣勢。但是有些文化設施沒有用好,比如我們體育館里面的一些場所沒有利用好,還有一些已有的資源沒有盤活起來。之前順德城市網組織的美城行動,就看到岑桑書屋打造成一個閱覽室,在里面看書很有文化味。所以資源的盤活,關鍵上還是要有一些引導。另外,硬件打造了關鍵有沒有裝一些東西,把一些好東西裝進去。若是把品牌的東西都分門別類的裝進去了,把硬件利用上,把活的東西更活躍,我覺得這方面要思考一下。
-
文化氛圍
——突出本土,外來人找不到歸屬感主持人:沒有的,我們希望能有,有了,我們希望能更好,在硬件上希望各級政府都能再出一把力。文化,最終的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還是在于軟件方面,包括文化產品、服務、環境、人才等等。那么大家也給評一評。
陳建華:我談談文化氛圍的問題。比如看書,在順德有幾家上檔次的書店呢?我們在購書中心,很難找到適合看的書,普及性的書太多,思考性、學術性的書太少。另外,就是文化歸屬感問題,我參加過很多社會組織的活動,不管是社會組織理念的主要組織者,還是心靈導師,他們覺得在順德找不到可以依附的文化。
覃煒明: 順德本地文化很活躍,氛圍很濃厚,但是外來人口,找不到玩的地方。也就是說,順德文化是適合本地的,本地人能夠找到很多樂趣,但是外地人很難。打個比方,我是來自四川的,我喜歡川文化,那我就找不到地方了。其實,文化就像一盤菜,我吃不慣不合我胃口的,我是吃不下去的。但是,像找到這樣符合胃口的很難。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是缺少的,或是有偏差的。現在順德的人口,本地外地人對半分,就相當于一部分人在順德是找不到文化歸宿感的,沒有認同的文化在這里,這可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我認為政府的公共服務提供的就是一個大家能玩的,要適合不同的人群,還需要社會的力量。比如我是四川的老板,我就辦一個適合四川的文化館,政府要鼓勵民間多辦一些這樣的東西,現在我就覺得順德文化多樣性比較缺乏缺失。
吳國雄: 針對最基層的民眾,我們就做了社區街坊節、游戲活動等,把各種不同階層的人凝聚起來,盡量讓他們對社區有歸屬感。目的就是,能夠讓更多的人走進我們中,而不是在家對著四面墻、打麻將或是泡酒吧,整體上說氛圍還是有的。但是高層次的文化,我們不是都有條件和水平去做,有賴于社會的人士來參與推動,共同來推進文化多元化。
-
文化產品
——缺乏精品,高層次不夠主持人:在一個城市里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需求。那么在順德,人口構成也是多層次的,需要的文化產品也不同,滿足普羅大眾的文化很豐富,那么高層次人的需求有無得到很好的滿足,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來做一下評價。
陳建華:就拿剛剛說的讀書,很難在順德找到適合自己看的書,而這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所謂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我記得外國一個教育評論家這樣講過,文化這個東西要讓人家覺得非常舒暢,就應該讓它像油一樣地流進人們的心里去。首先,我們在文化的理解上就有偏差,我們往往認為文化就是吃的文化、穿的文化,這本來就是一種偏差。我覺得,讓人舒服的物質文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提升在于心靈,在于內涵素養的提升。那么我們有多少這樣相應的文化內容可以選擇?
覃煒明: 我認為我們的文化服務還是可以的,有通過不同的文化手段,把服務送出去,而且做得不錯。我們差的是文化產品,順德本土文化很活躍,很符合本地人,但是外地人很難找到共鳴,因此多元化的文化產品是需要的,在文化當中形成融合。另外,我說的產品,還指的是產品質量。有影響力的文化,應當是出精品的,應當是出大師的。用來衡量的不是多少節目獲了什么獎,而是看出了多少影響全國的專著,辦了多少影響力的音樂會。我們缺乏引領的東西,高端的東西。
我感覺,我們對文化的功能作用沒有理解到位,順德在文化普及功能上做得很不錯,但是缺乏大手筆、大氣派、大整合。順德經濟實力那么強,但是投入到文化方面是不多的。另一方面,這個錢投入的時候,在產品的投入方面又很少,很難出高端的產品。文化建設不只是娛樂群眾,娛樂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有無起到引領的作用。
力量: 我個人的觀念文化要有精品、高端的東西出來。打造高端文化產品方面要舍得投錢,不要想著要賺多少錢。
吳國雄: 我們需要有普及的基層的文化,也需要高雅的文化。因為社區容納了各個層次的人,所以文化產品也需要多種多樣,適合不同層次的人群。
-
文化人才
——建立專家庫,引導公益化主持人:事是靠人去做的,文化建設同樣如此。我們談文化引領,有意識還不行,還得有水平,要有有水平的人。
吳國雄:我們也會碰到一個問題,作為基層,我們在文化建設的水平上還是有所欠缺的,我們也需要去提升。同時,靠社區單方面力量去做文化建設,確實也顯得勢單力薄。人才,確實是我們在基層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今天大家談到的這些內容,也啟發了我,其實我們社區里面就有很多人才資源可以去用。
陳建華: 我有一個感受,提升文化不是靠幾個人。最近佛山社科聯搞社科入庫的專家,一批一批入庫,我認為是可以借鑒的。我們要摸清楚文化這方面建言獻策有哪些專家,其實順德在這方面專家很多,比如書法界、美術界等都有不少人才。順德可以建一個文化社科庫,里面要有這樣一批的人進行互動,我覺得文化人才還是可以找到的,包括鎮街方面的。各個點去進行摸查,就會摸得比較到位。舉個例子,我們社工這一塊,經常就有跟各個點進行互動,在這里面我們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所以,文化資源也要盤點一下,另外也對市民的文化需求做一些摸底,做針對性的改進。
還要對文化管理者進行培訓,找不同層次的培訓師,通過幾輪之后再進行實踐和定點服務。你培訓人,自身也要接受培訓,從而保證了文化管理者工作的先進性。
覃煒明:做文化與做慈善是兩回事。需要出臺引導政策,文化事業通過政策的引導,通過一些名譽的引導,甚至通過有相應回報的手段去推進。有盈利的東西讓他去做。社會參與去引導,不能伸手去要錢。政府要有一個很明晰的政策,引導專業資源,公益化去講授。我們太多商業的培訓,缺乏公益的引導,就變成商業第一,只有商業。特別是文化的引領,一旦商業就引領不起來。應該好好地規劃,將文化建設引入公益化的道路,大力倡導用公益化手段來引導。
-
建議
——文化,今天做的是明天的事主持人:剛剛大家談了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我們需要一個領頭人,那么文化主管部門無疑擔當的就是這個角色,那么我想大家也給部門出一下謀。
陳建華:如何讓順德文化豐滿起來,那我們真的要好好設計幾個有點內涵的東西。有規劃有計劃地重點推進幾個事情,好過像撒鹽一樣推進多個品牌。順德這個地方有很多文化值得研究。作為文化建設管理者,還是要好好地梳理目前順德哪些文化資源比較重要的,我們如何在里面找到一些突破口,這是我們需要提升的東西。而且這個突破口,無論如何,都要跟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聯系起來。不要搞一些“短平快”的東西,看起來很熱鬧,過去了就煙消云散。
文化需要提升的,在可控范圍來做這個事。在投入方面,要明確意見,財政要用多少投入文化事業、作為文化,物質文化需要打造什么。作為市民素質的提升,我們應該做什么。作為市民提升,我們也需要摸摸底,哪些方面是最欠缺的。某些公共場所,要有所投入建設。青年人能去哪里?現在順德高層次人不少,極其需要這樣的平臺。總的來說,我們要培養文化自覺,不是熱鬧一場,而是要有系統的理解和長遠的規劃。
力量:首先要從意識上去認識到位文化的價值,文化,今天做的是明天的事,文化是潛移默化慢慢去往人心里走。如果朝著這樣的方向發展,我覺得順德不光是商業領先,文化也會走進全國前列。
覃煒明: 文化建設決策者應該花心思去研究方向,政策引導。那么在一些做法上,能否召集全國文化人才到順德參加活動,做文化大展示,讓他們發現順德之美,借他們的名來做順德的影響力。這些需要舍得花錢去做,文化引導者要去向這些問題,有遠見,也要有力度。
-
期待
——政府引領和每個人的文化意識同樣重要主持人:碰撞都是為了最后能夠呈現一個好的結果,那么對于一個好的結果,我們都是很期待的。本期聊場,關于順德文化建設的發展提升,大家也談談自己的期待吧!
力量:文化方面一定要有精品,要起到引領作用。不然沒有都在搞,但是沒有高端的產品,文化內涵始終是凸顯不出來的。
陳建華: 文化既需要下里巴人,更需要陽春白雪。文化要做得好,政府的引領很重要,而我們每個人的文化意識、文化自覺更重要。
覃煒明: 文化的功能不僅是娛樂,更應該是引領。高端的產品和高端的人才,是文化軟實力的硬指標。但是我們現在往往會忽略了引領的作用,其實娛樂也是為了引領。
吳國雄:通過政府牽頭、社區基層組織、社會各方面協辦、民間參與,立體推動文化發展,才有利于各方面的發展。

時機已過:順德建了圖書館、博物館挺好的,但就是太遠了,交通又不方便,相關的配套設施也沒弄好,所以關鍵的,一方面要建文化場所;另一方面,要完善配套。
倫教商人:我想說兩句,公共資源還是有些捉襟見肘,市民的日常生活很依賴這些公共場所,諸如籃球場、公園等等。
后會無妻:我覺得文化這種東西說起來有些虛,因為文化是內涵型的東西,是需要歲月的積淀的,表面的繁榮也只是村姑式的浮華,最終還是要整個大環境對文化的重視和引以為豪。
中國范兒:文化生活的豐滿不豐滿,我們缺乏一個檢驗機制。一路以來我們做這么多文化活動,到底有沒有效果?效果有多大?有沒有專門的機構或者部門來評估?這樣的一面鏡子我們是十分需要的,不然做了這么多年文化工作,我們也不知道效果怎樣,然而卻一窩蜂地去做。
olivia.c:除了硬件上對文化遺跡的保育外,更應關注軟文化的發展,怎么提升市民對文化生活的關注度,創新方式吸引大家參與文化活動,提升廣大群眾的藝術賞析水平是很值得探討的方面。
脈動陽光:應該更多地推廣、邀請各鎮街以及市區之間兄弟文化團體的交流,只有交流才能更進一步促進文化發展,固步自封只會死路一條。八、九十年代交通沒有那么發達,但是老一輩文化人士不辭路遠,到廣州、中山、珠海進行文化交流,政府部門也大力支持,也為現在打下了基礎。反觀現在,新一代文化人士卻忽略了與市區外的文化團體交往,這種現象不但存在于順德,各地都有這種通病,這個問題不但制約了自身的藝術修為,也為地方的文化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探秘:“順德好人”是如何生長起來的?
今天,在順德,說起“順德好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自2008年開始,順德啟動首屆“順德好人”之星評選,今年第四屆評選又開始啟動。經過幾年的推動和挖掘,我們身邊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順德好人”。
他們很平凡,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他們很偉大,因為堅持善念做著善事卻從來不張揚。
順德好人的涌現,“順德好人”隊伍的壯大,是偶然的嗎?為什么是在順德?我們一起來聊聊,“順德好人”是如何生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