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主持:楊海梅
(順德城市網執行主編)
因為愛!所以表達……
這是“聊順德”之所以誕生的最原始的初衷。
這是一個聊場,只要你愿意,這里可以聽到你想表達的聲音;
這更是一個情場,因為對這座城市的情懷,我們關注并思考著這座城市的一枝一葉;
這就是順德城市網為您奉上 “聊順德”的初衷,不掩真性情,且有智慧閃現。
當然,作為一場紀實性的聊天實錄,僅緣于現場碰撞的火花和即時的反應與表達,這樣的談話難免有不到位、不全面之處,但我們的態度卻是認真且投入的。
好了,閑言少述,我們開聊吧!

歐陽世昌
順德區教育局審批服務科科長
盧廣旭
瑞英小學安監主任
覃煒明
《順德視角》主編
安麗甘
網友嘉賓
-
歐陽世昌
學生非正常死亡,原因之中第一是溺水,第二是交通事故,溺水占到學生非正常死亡的70%。
其實對學生的教育是不缺的,缺的是對家長的教育。我們想通過網絡、電視做全方面的教育。家長大多數忙于工作,對孩子的教育不足。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學校去做教育,可以辦一個“異地務工人員家長的專門講座”,來對家長進行教導。
-
盧廣旭
不要談溺水色變,要樹立正確的觀念,要學會游泳這個技能。
在我看來,產生溺水的原因主要有:1、學生不懂游泳,卻偏要下水,很多人不是被水溺死的,是被嚇死的;2、家長沒有看管好孩子;3、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防溺水的知識教育。
-
覃煒明
我說一句對死者可能不太尊重的話,成年人要自己懂得規避,對自己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作死就不會死。如果自己不保護自己,悲劇年年都會有。
我們教育孩子去冒火救人,這是與生命教育背道而馳的,我們缺少深刻的持之以恒的生命教育。有些媒體去宣傳表揚不懂游泳的人去救人,這其實是不對的,這無形中忽視了對自己性命的保護。
-
安麗甘
我覺得現在的環境已經大大改變了,水質變差了,根本看不清水底的深淺;另一個原因是河底被鏟得光禿禿的,掉下去都沒東西抓著爬上來。只能不斷地灌輸給學生意識,不能自己去游泳。
家長不是不關心孩子,是只關心孩子讀書的成績,打電話來也只問孩子多少分。根本沒人討論學生上學會經過什么地方,會有什么危險,這其實很可悲的。

-
聊場前奏
談談身邊的溺亡事件
主持人: 又到暑假了,一到暑假就有關于溺亡的消息傳來,像最近龍江和均安近期都有游泳溺亡的事件發生。我們就此討論一下,如何用社會各個層面的力量去防范這樣的悲劇發生。大家先說一下,對自己觸動比較大的溺亡事件和看法吧。
覃煒明:溺水是夏天的新聞,可能都已經有點習而為常了。其實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像均安那三個溺水的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聽說他們的水性都比較好的,已經是有能力判斷的,到底哪里能不能下水游泳,但還是發生了溺水事件。
他們都是困難家庭,大家都比較重視后期宣傳,如何善后。但重點其實應該是宣傳教訓。我說一句對死者可能不太尊重的話,成年人要自己懂得規避,對自己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作死就不會死。我強調大家要有生命保護的教育,如果自己不保護自己,悲劇年年都會有。
歐陽世昌:每到夏天都避免不了防溺水的話題,作為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我們的壓力很大。我們主管學校的安全工作,學生的生命安全責任我們感到很重很重,不但是責任重,還有一種心情的重,每當聽到有學生溺水都非常難受。我們最怕的是,突然接到街道鎮街教育局或者學校主管老師的電話,“不好意思啊,有個不好的消息……”我們的心立刻就沉了下去。
怎么辦呢?我們就是盡量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盡管不能完全杜絕意外事故,但也希望把事故發生率降低下來。其實防溺水工作的重點對象就是學生,我們對此比較關注,常做摸底研討。特別在去年,我們把防學生溺水當作最重要的課題來做。我們花了很大力氣,從區教育局到各鎮街教育局和學校,從媒體網絡到社會各層面,發動各種力量去做。經過努力,還是有效果的。
盧廣旭:以前覺得溺亡離我很遠,只是聽說新聞報道的事故。2013年,在大石的河涌邊親眼看過有外地學生溺水身亡,覺得很痛心。那時候就覺得,原來溺亡離我很近。所以明白自己負責學校安全工作的職能是多么重大,多么有必要,自己做起來也不會覺得累。
安麗甘:90年代初時我親眼看過,有一個同學在游泳池里游水溺亡,從此以后我就不敢游水了,我到現在都還是一個“旱鴨子”。
-
溺亡主要人群是誰?
——未成年人,又以外來工子女為主主持人:發生溺亡的大多數是未成年人,主要是學生群體。我看到一個數據說,順德學生溺亡占到學生非正常死亡的70%,向歐陽科長求證一下,有這么高的比例嗎?
歐陽世昌:學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第一是溺水,第二是交通事故,比例確實跟主持人說的差不多。就今年暑假一開始就發生了四起溺水事故,打破了去年記錄。
主持人:好像發生溺水的學生中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發生地點是多數是在農村附近的河涌,方式是野泳為主,這是不是也與順德的環境有關系呢?
覃煒明: 順德外來務工人員占到一半,也挺多的。為什么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容易出事?因為他們為兩餐奔波,沒有時間能顧及孩子,沒有意識也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
歐陽世昌: 順德是水鄉,河道長有2300公里,從客觀上講,不大可能將這2300公里的河道全部都裝上欄桿,全部都豎上警示牌。近幾年的溺亡事件都是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這說明,家長的教育不足。事實上,如果家長和孩子自己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的話,這些硬件起不了太大作用。
安麗甘: 我也是學校的老師,我們學校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超過九成,但沒有發生過溺亡事故。主要原因是意識非常到位,我們每天都在提醒學生,千萬不要去野泳,對他們說,你回家就回家千萬別靠河涌。日子長了,學生就會形成意識。
我其實很羨慕會游泳的人,那些會游泳的人說他們以前也是這樣自己去游泳大的,也沒出什么意外。我一個順德同事說,他以前也試過游泳差點被淹死,幸好扯住橫跨河面的芭蕉葉,才沒事。我覺得現在的環境已經大大改變了,水質變差了,根本看不清水底的深淺;另一個原因是河底被鏟得光禿禿的,掉下去都沒東西抓著爬上來。我們已經沒法恢復到以前的河涌環境了,只能不斷地灌輸給學生意識,不能自己去游泳。
其實河道危險與否,很多人都不知道,別說學生,大人也是有知識盲點的,我希望那些游泳的知識能向全社會普及開。
-
為何悲劇一再上演?
——生命意識缺失首當其沖主持人:我們就不禁想問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溺亡的事故頻繁發生呢?
盧廣旭:在我看來,產生溺水的原因主要有:1、學生不懂游泳,卻偏要下水,很多人不是被水溺死的,是被嚇死的;2、家長沒有看管好孩子;3、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防溺水的知識教育。
覃煒明:我覺得原因包括:1、外來學生對環境不熟悉。本地人的孩子發生事故較少,因為他們知道哪里危險,不去玩。外地人不知道,去到哪里都跳下去,以為這是在他們老家的小溪,不知道這里的河涌很深;2、生命意識的淡薄。那些孩子沒有生命的自我保護意識,對自己的生命不尊重。這與家長有關,可能是家長對孩子的生命教育不足。很多家長都只是為了工作,他沒有搞清楚,其實孩子對家庭來說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孩子,賺再多錢也沒用了,所以要把這個生命教育放在第一位,如果這個教育做不好,社會倒退也有可能。
安麗甘: 為什么學生一脫離學校就出事?就是因為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的缺失。
歐陽世昌: 其實造成溺亡事故的原因很多,既有學生的原因,學生不會游泳、麻痹大意,也有家長的原因,沒有太重視去做教育。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不會帶孩子去正規的游泳池游泳,也不會教他們游泳,對孩子的教育疏忽了。像現在放暑假了,沒有人管教孩子,他們在家沒得玩,有沒有空調,只能跑出去玩。
還有就是社會也有一定的責任,整個社會對此的重視程度和正確引導也不到位。例如,我們很重視河堤的硬底化,重視河涌的美觀,致使很多河堤兩邊都是斜坡,很滑,出了事根本沒法爬上來。
不過確實,近年來家長給了很多禁令給孩子,使他們談水色變。而我們關注了對學生的教育,卻沒有關注對外來務工人員父母的教育,這是要補課的。
-
我們做了什么?
——普及學游泳是最主要的方式主持人:其實我們相關的部門、單位也沒閑著,我看到一些警示牌豎立、巡邏防溺水演練、宣傳都做得越來越多,那我們看一下都做了些什么防溺水的事情?
盧廣旭:我們學校的主要做法是,1、教會學生游泳。我們學校有2600多學生,本來全部教會是不容易的,但我們有信心,慢慢教。我們開辦了一個游泳技能培訓班,也安排參加了容桂街道辦組織的培訓,對未懂得游泳的孩子進行培訓。剛開始執行時一年級只有35%的學生會游泳,到他們三年級已經有68%的學生學會了,全校約有54%的學生學會了游泳。還有通過防溺水主題班會、家長會等提升家長意識,同時教孩學會自救和救人。
安麗甘: 我們的校長和主任、老師會定期組織去河堤邊巡視,看有沒有學生去游泳。還安排住在附近的學生,假期時去河邊巡視,一旦發現有學生接近不安全的水域立刻報告。一旦發現有這樣的學生,我們立刻與他們聊天教育。我聽說,北滘有的學校開了一個免費的教游泳的課程給三年級的學生,但陳村就沒有了,我希望這樣的教育的年齡和地域的限制能放開,讓更多的學生能學會游泳。當然,教育局面臨經費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
歐陽世昌:除了常規做的宣傳教育、建立警示、聯防巡查等,在區的層面,我們還將小學生游泳技能作為素質教育考查的內容之一,2013年所有小學建立了學生游泳技能個人檔案,所有學校要開放游泳場所,鎮街加大對校舍游泳培訓的補貼。
-
效果如何?
——困難同樣多多主持人:我們來評估下通常采取的這些措施效果如何,比如說普及游泳,我們順德的游泳資源夠用嗎?
歐陽世昌:順德河道較長,只能是每個村居委摸清有危險的河段,列出來,在那些地方樹立一些警示牌,不可能全河段都做的,只能是個別危險河段去做。
說到順德現有的游泳設施,確實是遠遠不足,全區200多所學校,只有60多個游泳池,其中很多沒用過,有些根本就不能再用了。除去了這些,真正能用的就更少了。社會上的游泳池也不多,也不只對學生開放,學生很難用得上。總體上,社會的游泳資源確實不足。我們就先摸底,爭取逐步把不會游泳的人教會。
去年統計,區內不會游泳的學生大概是50%多,我們希望讀完三年級的學生都能學會游泳。很多鎮街現在都有教學生游泳的專項費用,例如鎮街給100多元,學生自己給200多元,就能去學會游泳。當然這些錢也不算多,但畢竟對家長和孩子來說也是好事。2013年全年,全區約有8000人參加了游泳培訓。三年級學生游泳普及率已從2012年的25.5%提高到53.8%。
覃煒明: 我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學校普及游泳與防溺水事故不成正比,甚至可能增加溺水事故。溺水的人多數是會游泳,但只會一半的,我們要教學生游泳沒錯,但只教會游泳是遠遠不夠的。去調查一下,可能今年溺水死亡的人80%都是會游泳的。我認為防止溺水事故發生,首要是要家長重視,家長要學會去教育孩子。另外河堤的設施要弄好,標識牌要弄好。
主持人:還有網友提議,規劃一些地方來讓學生游泳,禁止學生在某些地方游泳,這樣可不可行呢?
覃煒明:我看可行性不大。順德河網比較多,806平方公里不大,但實際上不小,公交系統不發達,設置上百個游泳的地方都不夠用。正所謂運動在身邊,大家都選近的地方。物力、人力都很難做得到。例如佛山新城的露天泳場就很安全了,但有多少人去呢?那么遠,所以很少人去。大家都選自家旁邊的地方去游泳,還是提高自身運動技能,懂得規避危險。
主持人:那既然這樣,我們能不能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的課程呢?
安麗甘:其實很多學校都有類似的課程,但是教的內容還不夠體系,而且大多數是針對學生,針對家長的很少,就算有,家長參加的意愿也不強。另外,我現在有一個想法,因為我們上課時會播放一些關于吸毒和交通事故的視頻,那都很震撼,但卻沒有關于溺水的視頻,其實這種教育方法對學生的作用就比較大。
覃煒明:生命教育必須建立在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順德有這個基礎,我覺得生命教育要提高到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議程上,要擬定一些相關教程。教育還是得從珍惜生命開始,例如香港電視有一個廣告,給我印象很深刻,叫“生命沒take two”,在任何時候都要知道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我們教育孩子去冒火救人,這是與生命教育背道而馳的,我們缺少深刻的持之以恒的生命教育。有些媒體去宣傳表揚不懂游泳的人去救人,這其實是不對的。這無形中忽視了對自己性命的保護。
歐陽世昌:課程是有,但是沒那么系統全面,確實應該去考慮從理念、意識層面去加強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什么才是治本的方法?
——全社會共同承擔起保護的責任主持人:還有哪些措施可以強化防止溺水和進行救亡?
覃煒明:公安的措施里面也有很多,包括加強巡邏,增加警示、強化教育等,這些是有效的,但效果不一定很大,還是得個人自己懂得保護自己。
要懂得“四不游”:陌生的環境不要去游,因為你不知道河底會不會有網、有玻璃;出過事故的地方不要去游,今年淹死過人的地方,明年也會淹死人,后年可能也會,它那個地方出事故是肯定有原因的;身體健康情況不好的時候不要游,均安那三位孩子就是運動完一身大汗是就入水,一冷一熱很容易抽筋;沒有懂游泳的人一起時不要去游,一批人之中至少有一個懂得救人的人。
歐陽世昌: 其實對學生的教育是不缺的,缺的是對家長的教育。我們想通過網絡、電視做全方面的教育。那些出事孩子的家長大多數忙于工作,對孩子的教育不足。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學校去做教育,可以辦一個“異地務工人員家長的專門講座”,來對家長進行教導,不然只是在放假前提一提是不夠的。
覃煒明: 要讓家長明白,什么才是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賺錢是第二位。
安麗甘: 家長不是不關心孩子,是只關心孩子讀書的成績,打電話來也只問孩子多少分。如學期末的會議,也只說孩子的學習成績,根本沒人討論學生上學會經過什么地方,會有什么危險。這其實很可悲的,每次都簽訂意外協議書,簽完就算了,一出了事故,家長直接把孩子的尸體抬到學校門口,但為什么之前就沒有意識到危險呢。
主持人:雖然學生是學校的,但是要做好防溺水的工作總不能只靠教育線的努力吧?
安麗甘: 確實是,像基層的老師要管創文、衛生、教育,這么多,對家長的教育能不能放到社區去做呢?學生的防溺水工作不能只是學校做,社區居委會是否也有責任呢?
歐陽世昌: 對,不能一出事,就一股腦地把責任推到學校和老師的身上。但社會上,總有一部分人不管如何就去找學校,這其實給學校帶來不良的影響。例如,巡邏河堤本就不是老師的責任,偶爾突擊去巡一下還行,但不能總是靠老師去做。
每個部門都應該負起責任,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做到位,比如教育、宣傳、公安、國土城建水利、安監等,將應當把這項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去做。
另外,我們也要站在小孩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暑假沒有電腦,沒有空調,自己一個人在家,哪能呆得住?大熱天玩水很容易就成為選擇。社會應該能提供多一點安全的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給他們,有其他的活動吸引到他們,就有可能減少事故的發生。所以我們期待著更多更豐富的社會服務,能覆蓋所有人群,特別是學生群體。
-
聊場總結:
主持人:溺亡事故的減少確實不是靠一兩個人,一兩個部門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那么針對這一點,大家以一句話作為今天聊場的總結,呼吁一下吧!
安利甘:欺山莫欺水,要遠離危險水域。
盧廣旭:我們在基層里面想更多的方法,真正教育到學生和家庭。特別是在教育學生方面,要教育他們重視生命。
歐陽世昌:其實我們應該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重于泰山。全社會、家長、學校都應該把生命作為第一要素來考慮,沒有生命就什么都談不上,要以各種方式和途徑來達到生命安全的目的。
覃煒明:還是那句老話,珍惜生命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全社會都要營造珍愛生命的氛圍。

藍色的天空:生命真可貴,愛情價更高,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好珍惜吧!
Gamarriar:建立一個專門的游泳的地方,有專門的人負責管理,時刻看管,就不信會一直悲劇下去。
夢里水鄉:順德小河涌那么多!防不勝防,最好的預防就是學會游泳,然后同時監管。每個容易出事的地方至少要做好防護措施。
孤單背影:順德以前的河涌更多,但是溺亡的事件卻比較少。說是教育的原因,那以前的教育也比不上現在的教育。如果說設施原因,以前的設施更加比不上現在的設施。以前順德的小孩子自小就會游泳,而且不用父母教,一伙小孩自己就能學會了。現在游泳池都能溺亡,要避免的話,我認為要通過人盯人了。
月涼天邊:關鍵有兩點,一是安全意識的教育要提高,二是自身本領要增強。也就是說家長、學校都要增加對小孩子關于玩火、玩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家長或學校要有意識的開設游泳技能學習課程,讓小孩子遇到危險有自保的能力。
力量:我覺得溺水問題關鍵是個監護責任問題,我曾今和一位媽媽交流,她說她一天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有的父母將孩子送進私立學校或者假期班,覺得自己輕松了不少。事實上在水鄉順德,不可能離開水,不可能給所有的河涌裝上護攔,所能做的就是監管。在這里我覺得社會監管雖然重要但是次要的,監護人監管才是最重要的。想想我們對別人家孩子的關注程度,就知道別人會花多少心思在我們孩子身上。不論多忙,每天抽時間給孩子提醒下溺水等安全注意事項,——父母才是自己孩子的守護神。
匿名網友:對未成年人的防溺工作,社會、學校、家長都有責任。“口號式的教育”不能讓孩子真正懂得生命的脆弱,從而達成遠離危險、達到防溺的效果。學校教育要形式要生動,防溺水活動要通過大量視頻一起起溺水身亡的事實和一幕幕刻骨銘心的教訓亮起學生心中的“安全警燈”,看后令人警醒;還有要舉辦講座,用學生們感興趣的動畫和實物,生動詳細地向小學生們講解了溺水的概念,游泳的注意事項,游泳前的準備,抽筋時的處理,發生溺水時要如何自救和互救。還有家長要配合監督和教育,社會社區也是,應組織民警(或治保會)積極開展暑期防溺水宣傳,對學校周邊的水域進行排查,對危險溺水地帶豎立警示牌和標志。還建議政府出版一些公益性的《安全教育畫冊》,下發到學生手中,達到人手一冊,大大提高學生的預防溺水基本知識和溺水后必備的急救措施。生命不可重來,暑期防溺水工作,一刻都不能馬虎!
我們的生活何時不再有“毒豆芽”?
7月9日,順德警方查處繳獲毒豆芽53噸,端掉生產窩點共40個,這些窩點分布在全區各鎮街,均為家庭式作坊。看到一桶桶長得那么好看的豆芽,再聯系到“毒”這個字眼,不禁心驚!我們的身邊還有多少這樣的“毒豆芽”,我們的食品安全哪一天才能真正讓人放心,如何才能讓這些問題食品永遠地遠離我們呢?
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議?歡迎來探討!